改革仍在继续,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

11.02.2015  17:30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关注“三农”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与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比较接近,只是从“全面”转变为“加大力度”,这表明在“三农”问题上,政策的大方向已经确定,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当前的关键是重点突破、狠抓落实。
  
  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意见。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一、“四个重大,五个新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文件提出了“四个重大”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即: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件还提出了“五个新”的农业发展主要目标,即: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二、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从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可以看出,改革是这一轮“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已经定下了基调。而后出台了关于农业改革的多个文件,包括涉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涉及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开展的《关于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涉及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的《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等。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征地制度、农村宅基地改革是目前农业改革的三个重要领域,市场也对此非常关心。这几个方面都涉及到农村土地,也是相互影响的。此次一号文件提出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在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将以局部为切入点,逐步扩散,最终激活整个农村土地市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在此次一号文件中比较突出,对不同性质的农村资产确定了相应的重点,同时要求建立产权明晰的土地及其他资产市场。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便顺利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垦改革发展。农垦系统需要实行去行政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资产证券化率等多项农垦系统改革措施。因此,文件提出要深化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明晰农垦国有资产权属关系,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把农垦建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曾提出要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职责,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强调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求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文件同时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三大主要涉农银行在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除此之外,文件还就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表1: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主要方面主要内容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出台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明晰产权归属。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在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制定缩小征地范围的办法。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改革农民住宅用地取得方式,探索农民住房保障的新机制。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
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扶持其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主体。积极发展农村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林地、湿地保护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国有林区改革。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积极发展符合林业特点的多种融资业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业建设。
  资料来源:《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经网整理
  
   三、贯彻依法治国,首提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跟“三农”直接相关。农村是我国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农民非常关心的农村产权问题必须依法解决,各项涉农改革必须依法推进,乡村治理更是需要有法治思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对农村的法治建设提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文件提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同时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善于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措施上,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村产权保护、农业市场规范运行、“三农”支持保护等多项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的衔接,同时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法治水平。农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持,一方面可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能杜绝“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保护农民权益。
  
   四、强调转方式,注重可持续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绩,2014年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对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粮食安全问题时刻不能放松。同时,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等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当前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对此,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具体措施上,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等一系列意见。据此,农业将在“转方式”上有更多的突破。
  
表2: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主要方面详细内容
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涉农水利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
品安全水平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积极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节奏。完善粮食、棉花、食糖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和关税配额管理,严格执行棉花滑准税政策。支持农产品贸易做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
  资料来源:《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经网整理
  
   五、持续缩小贫富差距,切实富裕农民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4年,我国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包括售卖农产品的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当前,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首要来源,农民工工资水平近几年的持续大幅增长也是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然而,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形势下,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而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与国内外大宗农产品价格长期倒挂的“双重挤压”下,农民农产品经营性收入也难有增长空间。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也成为新一轮“三农”工作的重点。
  
  对此,一号文件提出要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在具体措施上,与往年相比,文件再度强调了农业农村发展在各级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要求充分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惠农增收效应、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文件还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农村经营模式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文件提出的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等措施,将允许农民通过交易农村要素资源获得收益,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了可能。
  
  六、建设农村“美丽家园”,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件从内外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一方面,文件提出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对农村水电路气房网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安排。同时强调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对教育、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措施意见。提出通过开展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另一方面,文件还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力求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七、后期政策细则将集中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等方面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全年的“三农”工作定下了基调,后续将会有一系列具体政策的制定围绕一号文件提出的五大方面进行展开。预计在随后将出台的政策细则中,首当其冲的将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等与深化农村改革相关的政策。其次,可能将出台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相关指导意见。除此之外,或将会有一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鼓励意见相继被推出。
  
  (执笔:倪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