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援疆干部周爱武苦学维吾尔语 2年完成大学课程
一位来自河北的援疆干部,用废弃的纸张打印了160多页5000多个单词,本子里记满了维吾尔语的字母、单词、句子。在他的宿舍,床头、洗手间、沙发乃至餐桌上也都摆放着学习维语的各类书籍;下乡路上、午休间隙,他不时拿出已经翻得破旧的单词本。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他自学完成了大学全部课程,能够流利阅读和准确书写维语——他就是周爱武。
2013年8月30日,周爱武来到新疆尉犁县。听着老乡们说着维语,看着满大街的维文,他感觉非常不便,下决心学习维语。周爱武请来退休教师赛丽曼·苏皮教他,并急切地拿出学费。赛丽曼·苏皮拒绝了:“你扔下家人跑来支援这里的建设,还主动学习维语,这是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尊重,我怎么可以要你的学费!”
真正学起来,才知道有多难。枯燥的字母、复杂的语法,以及繁重的工作压力,让周爱武也想过放弃。但老师一直鼓励他:“只要你想办法,篮子里也能装水!”
于是,周爱武早晨听录音,晚上看电视,坚持每天学习语言6个小时以上。在学习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维族朋友,并组织23名援疆干部与当地36名维族居民结成对子,通过帮贫解困、家庭辅导、资金资助等方式手拉手。
周爱武结对户买合木提·达吾提认识他以后一直勤学汉语。周爱武问他,都快70岁了,为什么还学汉语?买合木提反问:“维吾尔族有句谚语——使人相亲相爱的是语言。语言都不通,怎么能亲如一家呢?”
群众看到这位干部细致热心又懂维语,也愿意和他拉拉家常,周爱武了解了群众的需要,也掌握了很多对工作有帮助的信息。
2015年3月,按照县委安排,周爱武来到统其克村任第一书记。这个村有1800多人,90%是维吾尔族。刚进村,村里的锅炉工艾尼瓦尔·托乎提找到他,想请周爱武教孩子学汉语。周爱武爽快地答应了。后来,学汉语的孩子越来越多,周爱武自掏腰包5万多元,办起了“小书包课堂”,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发放助学金。
两年多来,在周爱武影响下,全县援疆干部和维族群众已经结下了260个对子,互帮互助感情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