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现代文化抵御宗教极端渗透
走在拜城县城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这里无论是民族建筑还是民族服饰都很好地加入了时尚元素,这是拜城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最直观的体现。
这些年来,拜城县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为根本,发挥现代文化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采取到人管用的办法,在“去极端化”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收到了实效。
现代文化润物无声
“我每天都听村里的广播,特别是《百姓故事我来说》这个栏目,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听着特别有意思。”9月26日,拜城县米吉克乡库木买里村村民帕丽旦·吐尼亚孜告诉记者。
《百姓故事我来说》主要是在茶余饭后向群众讲述农民朋友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感人事迹,以身边的事宣传教育身边的人,弘扬正能量。该村广播播音员古丽热巴·茹不力欣喜地告诉记者,村广播目前已创办了《百姓故事我来说》《法律和政策》《乡土音乐》《生活常识》《双语大家学》等5类富有群众性的自办节目专栏。
据悉,米吉克乡全乡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都达到了100%.全乡现有广播站1个,村级广播室13个,村级大喇叭56个,专职工作人员3名,兼职工作人员5名,村级广播通讯员13名。
拜城县坚持现代文化为引领,对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按照“文化的问题要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不能急于求成”的要求,努力将现代的文明风尚、世俗化的生活方式传播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该县坚持“十个引领”,即:党员干部引领;文化思潮引领;思想教育引领;文明素质引领;建筑风格引领;现代服饰引领;饮食文化引领;榜样示范引领;法治文化引领;科技进步引领。
9月26日,记者在拜城县热斯坦社区看到,拆迁改造后的福乐城仍保留杂居格局,维吾尔、汉、蒙古、柯尔克孜、回等民族和睦相处。社区党支部书记阿曼古丽·托乎介绍, 目前,热斯坦社区学龄儿童辍学率为零,青少年就业率达98%以上,无“三非”活动,无穿着违反少数民族服饰的妇女,无大胡须人员,无治安案件,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率达95%以上。
现代生活抵御宗教极端渗透
从伊玛目到村支书,热合曼·亚库甫身份转变的故事,让前来拜城“取经”的全疆各地宣传文化系统的负责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热合曼·亚库甫现在是赛里木镇托克买里村党支部书记,他曾经做过8年的清真寺伊玛目。1997年夏,时任吐卡其清真寺主持的热合曼第一次走出拜城,赴北疆和内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进行参观考察。回来后他开始翻阅书报,查阅文件资料,了解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并参加乡、村举办的各类科技致富培训班,努力学习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村里的信教群众开始议论热合曼“不务正业”,甚至有人指责他背离了宗教。热合曼认为,生存问题和信仰问题同样重要,当不当伊玛目是个人的选择,当初学经是他的自由,如今不当伊玛目、不信教也是他的自由。
1998年热合曼主动辞去伊玛目。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他率先搞起了牛羊养殖,同时还加工酸奶,收入越来越高。务农、打工、做小买卖,他成了村里首先富起来的人。急切盼望致富的村民推选他为小队长、村委会主任,希望他能带领村民们尽快致富。从担任村干部开始,热合曼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带领村民创业致富。他还带领村干部深人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宣传,引导群众看变化、感党恩。
这时,热合曼开始萌生向党组织靠拢的念头,连续递交了6份人党申请书。2007年7月,热合曼·亚库甫正式加人了中国共产党。2008年,他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并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当村支书的5年时间里,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先进富裕的新农村。
在拜城,像热合曼·亚库甫这样积极追求现代生活的群众很多。据了解,拜城县从信教群众婚丧嫁娶、着装饮食等习俗入手,在每个乡镇建设1-2个群众公共服务中心,组建便民理事会和便民服务队,由基层党组织为农村党员干部主持婚丧嫁娶和组织节庆文化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在妇女中开展“美丽长发飘起来、漂亮脸蛋露出来、艾德莱斯舞起来”模特走秀活动,举办女性人际沟通技巧,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等知识讲座,选树表彰弘扬先进文化、科学教子的妇女典型,引导广大妇女积极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在青少年中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感恩党和人民的关怀、感恩父母的辛勤养育、感恩老师的亲切教诲、感恩同学的无私帮助”活动,传递现代文明风尚。
现代科学武装农民
一趟内地学习之旅,让亚吐尔乡哈拉舒村21岁的维吾尔族姑娘阿曼古丽·托乎提的生活有了崭新的目标。
阿曼古丽是拜城县妇女创业基地里50名刺绣姑娘中的一员,这是该县投资50万元建成的,目前已有100多名女性在这里上班,月工资人均上千元,大家一起感受着刺绣给她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今年5月初,阿曼古丽得到了参加“中国刺绣基础培训”的机会,与全疆各地选出的绣娘们一起到长沙和苏州进修。阿曼古丽这才知道,她喜欢的刺绣原来有那么多的种类,每一件作品都应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阿曼古丽开始了自己的梦想:让新疆的传统刺绣走出新疆、走出国门,让全世界的人看到新疆独特的绣花技术,一直流传下去。
无论是精神文化生活,还是实际生活需求,拜城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搞活、搞旺群众文化,同时,不断创新机制和模式,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大培训,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据介绍,拜城县大力开展转移就业汉语培训和技能培训。为转移就业农民统一编印就业常用汉语教材,制作了录音带,免费发给参加培训的农民。采取“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跟进式就业”模式,各培训机构广泛参与,对外出务工农民开展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在乡镇中学积极推行初、高中分流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村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离校前都能掌握1-2门就业技能,既取得毕业证又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中学,在培训设备、教材、师资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
拜城县还重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培训,提高了农牧民科学种养殖水平,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2014年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累计培训19461人次,免费发放各类宣传技术资料2万余份,建立和培育科技示范户1125户,累计辐射带动农户41324户。
拜城县委书记秦加友说,拜城县坚持一步一动做、一点一滴抓、一招一式干,把“一招一式世俗化”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到各层面各领域,用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做活了“现代文化引领”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