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拼车软件悄然兴起 合法性安全性受质疑
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气温直线下降。但降温却催生了另外一股热潮:手机拼车软件开始在各大城市的上班族当中流行起来。
相信对今年年初那场“手机打车软件大战”您还记忆犹新吧?如今,这场大战已经硝烟退散,但是“战后”留下的“遗产”--人们用手机软件叫车的习惯,却促成另一个行业--手机拼车软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中国各类手机应用市场中,拼车软件已有十余种。这些拼车软件功能基本相同,用户只要发布自己的拼车路线,软件就能在用户库中智能匹配相应的车主或乘客,让人轻松搭上“顺风车”,车主也能依据协议获得一定的油费补助。
北京市民朴先生喜欢结交朋友。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注册成为手机拼车软件的车主。他说,拼车这种出行方式,不仅油费过路费有人分担,而且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平时上下班都是自己一个人,有时候感觉路上也挺无聊的,我觉得在上班路上认识一两个朋友还是蛮不错的一个想法。”
和朴先生住在一个社区的程小姐,经常通过拼车软件搭乘朴先生的车上下班。她告诉记者,从家到单位拼车只需要15元,但打车却是拼车价格的三四倍。
“如果我们坐公交挤地铁的话,路上非常拥挤,所以我觉得拼车的话非常方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家选择拼车软件的理由很简单:车主分摊点油钱,乘客拼车省点车费,另外路上还能有人聊聊天。不过,也就是从这些简单的理由中,手机软件开发商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微微拼车联合创始人蒲繁强认为,特别是北京出台拼车合法化的政策之后,拼车的需求就更大了:“其实拼车的需求一直都比较大,加上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小客车合乘意见,保障了拼车的合法化,政策在鼓励市民能够通过拼车的方式优化出行。”
和蒲繁强一样,拼车软件业内对于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普遍表示乐观。2013年底,北京市出台《关于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在这份意见中为拼车的行为进行了“正名”,这也被社会解读为政府明确支持拼车的“风向标”。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上海正在研究更为细致的拼车指导意见,而杭州也在试点研究拼车政策,这些都将积极引导拼车步入合法合规的轨道,政策支持也将助推拼车软件行业蓬勃发展。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人认同拼车模式,但也有不少人担心有偿拼车行车安全难以保障,以及拼车过程容易产生纠纷等问题。比如:陈女士就认为,拼车双方多是陌生关系,车主不了解乘客意图,乘客也不清楚车主的驾驶技术,这就容易让行车过程充满隐患。
“对司机的状况也不太了解,还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安全没有太大的保障。”
对于陈女士的疑虑,爱拼车市场总监杨洋表示,他们公司对车主都会进行严格审查。
“车主审核,我们是双重认证,一个是人工审核,一个是系统审核,为此我们也增加了很多客服力量。首先,车主需要手机号的短信验证;其次是驾驶证正本副本影印件的提交;还有行驶证正副本的提交。除此,还要登记个人信息,包括车辆照片、住宅小区、公司名,这些都要经过审核。”
此外,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哲峰认为,在拼车的过程中能安全达到目的地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万一发生事故,就可能面临保险公司拒赔的风险。
“首先从法律责任上来说,你不属于第三方,你不会得到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偿,车有没有上车上人员险,车上人员险够不够赔偿,一旦不够赔偿的话到底是由驾驶员来赔偿还是由车主进行赔偿,还是说所有乘车人员来均摊这个费用,这些在法律上都是存在一个空白点的。”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保险行业应当有针对性推出拼车类创新产品。不过,据记者了解,一些租车软件公司为了防止乘客与司机发生纠纷,已经引入了第三方保险。比如,哈哈拼车就联合了中国人寿为每个达成交易意向的乘客提供一份最高赔偿金额20万元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