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向“一产上水平”迈出坚实步伐
15.09.2017 17:57
本文来源: 招商发展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农业紧随全国农业发展大趋势,并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收,不断向着“一产上水平”的目标迈进。
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1.3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种植结构呈“粮减棉增”态势,棉花播种面积同比增长7.5%。畜牧业方面,全区牛、羊、禽等肉类总产量73.23万吨,同比增长6.1%。 可以看出,全区一产发展稳中有进,并保持向好势头,这既是5年来发展的积累,也为下一步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方式引领农业发展稳粮、调棉、优果、兴牧,是我区农业发展近几年来一直遵循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全区夏粮产量持续增长,2016年实现了“9连增”;棉花经过三年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种植区域优化、产业生机焕发;全疆林果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市场空间日趋扩大;畜牧业通过优化生产和供给结构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措施,现代化气息渐显。这些喜人成绩的背后,是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种种转变。“合作社现在已集中了2万多亩地,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的同时,还能从合作社领取分红。同时,规模化种植的效率和效益也明显提升。”沙湾县大泉乡烧坊庄子村双泉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说。 如今,我区零散化种植越来越多地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取代,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等不断涌现。目前,我区共有各类合作社25002家,合作社成员65.5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24%。 自治区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构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我区共有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2家。 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截至2016年年底,全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达1072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0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78万亩。 此外,全区农业工作者创新营销方式,扩展特色农产品市场……一切工作都清晰地指向“一产上水平”的目标。 在改革中获取质量效益近年来,全区农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引导下不断朝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我区棉花产业率先堂践出一条改革之路。 2014年,国家率先在我区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已使用多年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正式结束,新机制从价格这一核心环节切入,市场的“无形之手”开始主导价格,进而影响了棉花产业链的上下游各环节,整个产业随之调优、调顺。历经3年的淬炼,我区棉花产业华丽蜕变,焕然一新。 改革成效显现的表现之一就是,棉农种植棉花的意愿显著增强,市场定价机制更促使棉花加工企业从寄希望于国家收储转移到主动关注棉花质量上,棉农因而更加注重棉花品质的提升。“3年来,新疆棉花产业内在品质稳步提升,棉花品牌声誉逐步增强。”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局长李岩说。 3年来,改革最为核心的棉花价格逐渐步入正轨,下游纺织服装企业因此受益,全国各地的纺织服装企业纷至沓来。我区农业领头羊实现了精彩一跃。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区小麦、玉米以及特色小宗农作物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相继展开。 发展成果体现富农增收 在自治区惠农政策落实和全区农业发展水平提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2016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83.2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今年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1%,农民增收这一“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义得到了充分体现。 林果业是南疆地区很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林果业增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果加工能力。如阿克苏地区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90万吨。2016年,当地农民通过红枣、核桃、杏子加工增收达70亿元,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 自治区农业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各级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96.3亿元,同比增长8.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领路人”。“领路人”还有各类合作社。截至目前,我区各类合作社经营收入达72.52亿元,盈余17.05亿元,农民通过入社参与盈余分配,人均增收约400元。 开拓市场也需要“领路人”。今年上半年,自治区稳步推动农产品市场开拓,自治区农业厅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第十五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等展会,贸易签约额达4300万元,同比增长130%。同时积极推进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吉木乃县、阿拉山口市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这都将直接或间接带动我区农民增收致富。本文来源: 招商发展局
15.09.2017 17:57
新疆:从“质量兴新”迈向“质量强区”
原标题:新疆:从“质量兴新”迈向“质量强区”
人民网
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群峰竞秀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招商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