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重要成矿带战略性矿产资源预测与靶区评价”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5.2015 19:28
本文来源: 科技厅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重要成矿带战略性矿产资源预测与靶区评价”项目年度工作会议召开,总结交流2011~2014年度课专题科研成果,审议课专题2015年度科研工作计划。
会议认为,在前三年项目实施基础上,经过2014年的进一步科研工作,项目取得4个方面新的重要成果:一是优选出西昆仑大红柳滩西铁、铅锌、铜多金属大型—超大型找矿靶区,目前已控制铁矿石资源量超过8000万吨;二是厘定出西天山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四类重要成矿环境,发育七个重要成矿类型,成矿环境优越,新疆西天山有望实现金铜铅锌找矿持续重大突破;三是通过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厘定了西天山西部的吐拉苏和也里莫墩盆地备受争议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而不是多年来一直认为的石炭世;四是通过对西昆仑地区多种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波段间相关性研究,实现了多元、多层次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建立了集矿源层、成控矿构造、蚀变带、遥感异常、高分遥感解译标志等于一体的典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这是西昆仑地区一种新的有效的找矿方法技术组合。
据统计,项目实施四年,初步圈定大型矿集区11处,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找矿靶区66个,成矿远景区13个,提交资源量:铜156.72万吨,铅锌169.23万吨,铁1.3亿吨,金134.71吨,铀3300吨,氧化锂3.91万吨,氧化铍2410吨。
(国家305项目办 邱林)
本文来源: 科技厅
20.05.2015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