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引出31年前白哈巴军民情

07.03.2019  18:42

一封“家书”引出31年前白哈巴军民情

河北老兵:恰依肯夫妇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亚心网讯 (记者石丰森 通讯员陈顺 毕自昌 王子冰报道)近日,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白哈巴边防连收到了一封老兵来信:退伍31年的杨东昭恳请连队帮助寻找驻地的恰依肯·米哈提夫妇,并带去自己附在信中的特殊“家书”。在当地边防连的帮助下,3月1日,杨东昭终于如愿以偿,通过视频电话见到他思念的恰依肯夫妇,恰依肯的妻子阿哈吉别克·阿吉达尔更是一度哽咽。

  原来,35年前,杨东昭在白哈巴边防连服役时,与恰依肯夫妇相识。当恰依肯夫妇得知杨东昭父母都已过世后,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退伍后,因恰依肯夫妇多次搬家,他们失去了联系,但彼此的思念并未减弱,阿哈吉别克会经常看着和杨东昭的合影抹眼泪……

   他们待我如亲儿子吃饭都是把大块肉往我碗里添

  3月4日,远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的杨东昭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1984年10月到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白哈巴边防连服役期间,与当时居住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的恰依肯一家结缘,建立起深厚的亲情。

  “恰依肯叔叔一家为人热情,相处起来也特别融洽。”杨东昭说,周末休息时,恰依肯一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叫上他。“每次吃饭时,他们也特别照顾我,生怕我吃不饱,吃抓饭时,总是把大块的肉给我吃”。

  杨东昭说,训练时,衣服磨破了,婶婶阿哈吉别克总是帮我缝补。“叔叔婶婶待我就像自家孩子一样,每次到他们家,就像是回家了。

  阿哈吉别克回忆,从其他官兵口中得知,杨东昭自幼失去了父母,一个人独自在外,便格外留意。“我们有空便邀请杨东昭到家中,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1988年4月,杨东昭退伍,阿哈吉别克想认他为养子,留在白哈巴。杨东昭考虑再三,因家乡还有其他亲人在,只能含泪离开。

  55岁的杨东昭说,返回河北后,他也多次给恰依肯家写过信,但都没收到回信。“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恰依肯一家的思念越来越深。”今年除夕夜,他便写了两封信寄到曾经服役的连队寻求帮助。

   母亲拿出跟“哥哥”的合影偷偷抹眼泪

  2月23日,白哈巴边防连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北省玉田县的信件,打开发现,信是曾在连队服役的老兵杨东昭寄来的。里面除了给连队的慰问信,还有一封“家书”。

  “慰问信中,杨东昭表达了对连队的思念,同时希望连队帮他寻找恰依肯夫妇,然后将另外一封信件转交给他们。”白哈巴边防连战士祖侬·阿本说,为了完成老兵的心愿,他们立刻展开寻找。

  祖侬说,根据杨东昭提供的信息,他们来到恰依肯夫妇曾居住过的白哈巴村,“我们在村中询问得知,恰依肯一家已不在这里居住,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了。

  “3月1日,正在我们不知道要去何处寻找时,碰到了恰依肯老人的外孙。”祖侬说,这才知道,恰依肯夫妇现在在铁热克提乡阿克哈巴南村居住。

  恰依肯的儿子吉恩斯·恰依肯说,母亲手机中,一直存着一张她和杨东昭合影的翻拍照。“照片是当年杨大哥离别前拍摄的。有了智能手机后,姐姐将照片翻拍后存到母亲的手机里,母亲会时不时翻出照片看一看,还会抹眼泪”。

  当恰依肯夫妇从祖侬手中接过杨东昭寄来的“家书”后,70岁的阿哈吉别克激动地说:“这些年我也特别想念杨东昭,现在这里发展旅游业,每当有游客来,我都会多看几眼,想着或许里面会有他……

  “这些年也搬过几次家,所以没有收到他寄来的信。”阿哈吉别克说。

   31年后终“相见”老人几度哽咽

  3月1日,祖侬把信中的内容念给两位老人听后,老人流下了泪水。为了让31年未见面的亲人“相见”,白哈巴边防连官兵还让双方进行了视频通话。

  时隔31年后,阿哈吉别克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和已经不再是小伙子的杨东昭,老人哭出了声,她说:“我们很想你,终于又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了。这里就是你家,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

  杨东昭在电话中也激动地说:“要回,要回,我打算五六月份就回去。

  据了解,白哈巴边防连建连之初,就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半个多世纪的鱼水深情延绵到今天。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