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克图口岸借“绿色通道”推动中哈边民互市发展

23.10.2014  09:35

  新疆巴克图口岸自从开通中哈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以来,整体经济运行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进出口货物、出入境旅客、边民互市人数等方面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记者10月20日从塔城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获悉,2014年前三季度,巴克图口岸经济运行情况实现四大突破:进出口货物达到12.87万吨,比2013年全年高出1.41万吨;进口货物2.41万吨,比2013年全年高出2.16万吨;出入境旅客83037人(次),比2013年全年高出1703人(次);边民互市人数37990人(次),比2013年全年高出11744人(次)。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巴克图口岸2014年的成绩令人欣喜。

   六天上班方便企业通关

  塔城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主任柴文海说,巴克图口岸正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优势,在“绿色通道”上做文章,通过设置农产品专用报关窗口、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产品随到随验、对农产品出口适用较低查验率、实施差别化作业的通关管理模式、推进新型便捷征管作业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联系配合机制和更新升级查验设施等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有效提升了巴克图口岸的过货能力,不断增强边民互市活力。

  作为全疆一半以上的果蔬出口口岸,巴克图口岸销往中亚各国的果蔬产品种类丰富且量大。便捷的通关模式,使我国出口企业获得更多便利,提高其工作效率。从2014年5月17日开始,根据中哈两国政府的协定,巴克图口岸各查验单位全面落实每周六天8小时工作制,延长了工作时间,极大地方便了两国的外贸企业。

  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于英萍说,以前公司出口的农产品通关至少要几个小时,“绿色通道”开通后,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报检、审核等程序,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

   利用优势可进一步合作

  中国的农产品在中亚各国的大商场有着不错的销路。于英萍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开拓国外市场,她在中亚及俄罗斯聘请了80多名营销人员和市场观察员,便于双方开展进一步合作。

  柴文海也认为,中国企业应利用与周边国家对接便利的优势,逐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合作。

  于英萍现已规划在巴克图口岸建立一座国际农贸市场,组建自己的国际物流运输车队,为公司今后的纵深发展做准备。

  近年来,巴克图口岸农产品进口结构也日趋多元化,在传统进口农产品丰年虫卵(鱼类饵料)增加的基础上,葵花籽及油渣饼等进口量后来居上、跃居首位。同时,糖果、松子、鱼类、蜂蜜等的进口也进一步丰富了我区农产品的进口资源。

  柴文海说,目前,总投资2100万元的塔城地区口岸旅客联检大厅主体工程已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后,还会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哈两国的边民互市贸易的繁荣发展。(刘俊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