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孜依肯与张吉文:民族友情穿越半个世纪

19.05.2015  12:35

  5月5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海子沿村86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孜依肯·叶尔买开门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和他一同走过55年时光的86岁汉族好兄弟张吉文。

  两位老人隔着院子看到彼此的同时,便张开臂膀走向对方,一位步履蹒跚,另一位颤颤巍巍,总共十几米的院子,许久他们才抱在一起。孜依肯和张吉文三四年没见面了,积攒了许久的想念和牵挂,在那一刻却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唯有满眶热泪。

  屋子里奶茶飘香,桌子上摆满了包尔萨克、酥油、干果、甜点……孜依肯紧紧握着张吉文的手促膝而坐,一刻也不愿分开。他们回忆一起走过的岁月,诉说着对彼此的思念,3岁的小曾孙子在孜依肯和张吉文中间蹭来蹭去,感染着所有人,屋子里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孜依肯初遇张吉文

  张吉文祖籍甘肃省张掖市,1959年自然灾害期间,他的家乡也遭了灾,灾荒和饥饿迫使他背井离乡开始逃荒。1960年张吉文和十几个同乡扒上火车来到哈密市,身无分文的他们走了好几天才走到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人民公社(今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二大队第一生产队。张吉文回忆说:“那时听人说,新疆受灾情况比较轻,到新疆能吃上饭,我和同乡就来了。没想在这里一待就是55年,并结识了好兄弟孜依肯,没有他也许我就饿死了。

  1960年7月特别热,时任一队队长的孜依肯正在放牧,远远看到有一行人向他走来,走近才发现他们的衣服又脏又破。张吉文的鞋子破了,脚趾露在外面,嘴唇因为许久没喝水起了泡。孜依肯赶紧带他们到自家毡房,把水和食物送到他们手中。看着这些骨瘦如柴的人,特别是又黑又瘦的张吉文,孜依肯心生怜悯,他热情地把一头小牛宰了,给张吉文等人煮肉吃,并请他们住进毡房。第二天,孜依肯把牲畜托付给一起来放牧的人,就带着张吉文等人去见公社领导。

  得知张吉文他们是逃荒来的,公社领导召集各个生产队的队长开会,决定把这些人分配到各个生产队。其他队长都怕把瘦小的张吉文分到自己的生产队“拖后腿”,孜依肯指着张吉文说:“你们都别跟我抢,我要他。”就这样张吉文被分到第一生产队。张吉文告诉记者,当时他既想和孜依肯在一起,又害怕拖累孜依肯。第一生产队没有空房,孜依肯就让张吉文吃住在自己家,并帮助张吉文学习哈萨克语。

  没过多久,第一生产队到山上搬运木料,孜依肯和另一个社员正准备抬一个比碗口粗的木料,张吉文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二话不说一个人把木料拖到了马车边。完事后,他拍拍身上的木屑冲着目瞪口呆的孜依肯咧嘴一笑。孜依肯回忆说:“我永远忘不了张吉文搬完木料回头对我笑的样子,瘦小的身板、黝黑的脸庞、雪白的牙齿、灿烂的笑容,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时我就知道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留下张吉文在第一生产队是个正确的决定。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