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北京生意经

27.06.2016  22:21
  文中图:6月21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人员在努尔·麦麦提(右)家中了解市场经营情况。 □本报记者谢龙摄

  “爸,这么吵不是办法,我们……分家吧!”5月的一天,31岁的努尔·麦麦提实在忍不住,对父亲麦麦提·阿不都热依木提出自己的想法。

  努尔·麦麦提、麦麦提·阿不都热依木父子俩如今都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干果,被周围商户习惯地称为“小麦”和“老麦”。

  听到“分家”两字,56岁的“老麦”明显一惊。没想到儿子如今居然要跟自己分家。在空气凝滞了十几秒后,他气呼呼地憋出一句:“你的主意真是太好了,就这么办!

  1984年,“老麦”和妻子离开家乡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来到北京卖烤羊肉串,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新疆“北漂”。1985年出生的“小麦”就成为不折不扣的北京孩子,在北京上学、成长,说得一口地道京腔,交了一帮北京朋友。

  从密云到大钟寺、四道口,再到岳各庄;从卖烤羊肉串到卖葡萄干、核桃,再到卖各种新疆水果,父母一路艰辛创业,“小麦”都看在眼里。

  2000年,“老麦”从新疆批发了4车哈密瓜到大钟寺批发市场销售,却少人问津,只好不断寻找新的市场。没想到,其中被拉到新发地市场的1车瓜,一天之内就被抢光。“老麦”从此认准了这里,成了新发地市场第一个维吾尔族商户。

  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和经商能力,“小麦”16岁那年,父亲就交给他一车瓜,再把一个小挎包往儿子脖子上一挂:“你自己去卖吧,卖多少钱都行。

  “小麦”忘不了第一次张口叫卖的窘迫,生意经也从那一刻开始一点点积攒。从那以后,“小麦”的课余生活、寒暑假基本上都是在市场里帮父母卖新疆干果、水果中度过。

  2007年9月,“小麦”从中央民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小麦”遵从父亲的意愿,正式参与到家里的生意中。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张口就脸红的小男生了,掌握了专业的营销知识,再加上多年的历练摔打,他已摸索出了一套经营之道,生意渐入佳境。

  在新发地市场的维吾尔族商户都十分佩服“小麦”,因为在他们眼里,“小麦”是一个有文化、会经营人脉、有经商头脑的年轻人,他们说:“也没见他在店里坐着,可他的货就是卖得好。

  而在“老麦”眼里,儿子有时居然能以低于批发价的价格,把辛辛苦苦从新疆运来的水果卖掉,还时不时地抱着手机“”,不去守店,这简直让他忍无可忍。为这事,“小麦”和“老麦”没少发生争执。

  “挣不上钱跟思想有关系。我爸还像以前一样,只想着低价进、高价出,水果品质差不多就行了,把利看得太重,却没有看到长远的发展。”“小麦”认为,现在的市场形势和以前不一样了,产品品质一定要好,还要薄利多销,才能留住更多的潜在客户。

  “40元钱进的货,我可以根据市场形势,有的卖48元,有的卖38元,一平均,还是挣钱的对不对?可是我爸就是不理解。”今年3月至5月,“小麦”曾靠薄利多销,在40天内快速销售了6车近3万箱库尔勒香梨,净赚6万元。他企图用事实说服父亲,但还是失败了。

  今年5月,“小麦”正式向父亲提出另立门户,他想用自己的理念走出成功之路。

  “没有难做的生意,就看你怎么做了。”说起自己的生意经,“小麦”滔滔不绝:“钱不是第一位的,有时哪怕不挣钱也要卖,因为只要有了人脉,生意就不会差。现在是市场经济,作为批发商,要跟着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走,还要研究北京消费者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市场变化。

  “小麦”言语中透着满满的自信:“我的货正宗、品质高,再加上我汉语说得好,卖东西价格灵活,又可以在实体店和微店同时销售,这都是我在北京做生意的优势。

  因为出色的综合能力和不俗的商业表现,努尔·麦麦提成为70多名常年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经商的维吾尔族商人的优秀代表,2015年被评为“新发地市场有突出贡献的文明经营户”。

  踌躇满志的“小麦”现在就等着9月库尔勒香梨上市后大干一把,真正开启创业之路,并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他说,新发地市场对少数民族商户给予那么多优惠和帮助,这让他更加充满奋斗的力量,“我要把这里的‘新疆生意’做得更大!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