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全市稳定之本

08.10.2015  10:38

  9 月29 日,天山区青年路片区管委会建工大院社区民警刘文秀(右)带领社区巡逻队员在建工大院巡逻。(新疆网记者刘志龙摄)

  新疆网讯 (记者 宋建华)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作为自治区首府的乌鲁木齐,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践行“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执政理念,在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方面走在了全疆全国的前列。

  在探索符合新疆实际、具有乌鲁木齐特色的基层基础建设之路的进程中,各族群众得到了什么,市民最有发言权。

  10月7日,艾买提·艾山在社区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工作。他说,如今在社区,孩子有了社区课堂,妻子学会了厨艺,他早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2014年7月,平顶山社区在流动人口聚居片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完善了社区卫生室、蔬菜直销点,还开设了儿童课堂、技能学校和汉语培训班,该做法还在全市推广。

  从2009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向基层花、劲往基层使,加大人财物投入,完善街道社区组织体系,巩固社区“十有”条件,加强基层阵地。

  “把社区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来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健全组织,扩大编制,增加人员,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两大工作机制。”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对加强基层工作思路清晰。

  五年内,乌鲁木齐市先后投入80多亿用于基层建设,新建(增)管委会(街道)24个、社区400个、派出所19个,社区工作人员增至3. 1 万余人,均比2009年增加一倍左右。

  基层基础工作中,乌鲁木齐市还变革创新,创新了社区“四化”基层管理新模式。

  2009年,天山区赛马场东社区创新了“单位化”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单位化”管理就是社区建成有大院、有门卫的单位大院,把居民当作“单位人”来管理,把居民事当成自家事来办理。

  乌鲁木齐市经过实践,在“单位化”管理基础上创新了“庭院化、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试点工作。

  2013年初,在“三化”的基础上,乌鲁木齐市又创新了“数字化”支撑模式,在全市全面推行的社区“四化”管理模式,随后成为全疆推广的社区管理模式。

  结合社区“四化”,乌鲁木齐市又创新了流动人口双向管理、限时工作法、二维码管理、“两证一担保”等社区管理办法,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和掌控能力。

  “来乌鲁木齐50年了,从来没像现在这样觉得安稳。”9月28日,在天山区幸福集社区的庆中秋晚会上,84岁的刘国珍一句开场白引来大家的掌声。

  刘国珍说,如今社区有巡逻队员,外出有武警特警巡逻,商场超市还有开包检查,“有了这些,连贼娃子都少多了。

  全市大力推行警力下沉,不断提高街头见警率,全面实现“一区一警”和“一区多警”警务管理模式,变提高破案率为降低发案率。

  目前,除政法公安专门力量外,乌鲁木齐基层已构建了以社区民警、专职巡逻队员为骨干,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为基础,辖区联防队员、民兵、单位保安和小区楼栋长为补充的7万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

  9月26日,在天山区湖东社区,全市唯一患PKU(只能吃特制食品)的10岁男孩佳佳又一次收到驻乌某部主任张勇送来的一箱特制食品,这是他一个月的口粮。

  社区社工委书记万山说,佳佳一直是社区重点帮扶对象,社区帮佳佳爸爸妈妈就近解决了工作,还帮佳佳找到了长期帮扶对象。

  5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从201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不断选派机关干部下社区开展工作,2014年,响应自治区20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乌鲁木齐市选派市区两级机关4528名干部组成955个工作组,住社区(村)开展了大规模“访惠聚”活动。为全市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提供了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