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援疆:服务和田,深耕皮山

19.04.2015  06:05

  安徽省自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以来,一直把皮山当作第106个县来对待,按照服务和田、深耕皮山的工作定位,抓住重点求突破,发挥优势创特色,做出了有安徽特色的援疆工作。2014年在产业发展、教育提升、民生改善、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促进了皮山县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赞许。

  2015年,安徽援建项目投资计划30762万元,开展26个援建项目建设。在重点上。围绕富民、千秋、金桥、固基、安居、安康、连心七大工程,安排住房、就业培训及产业带动就业、社会、干部人才培养培训等项目。在范围上。将国家要求新增的三项任务纳入,对皮山在内地就读的大学生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资助,在合肥、芜湖、马鞍山设立就业服务站,积极接受新疆劳动力在皖就业及和田皮山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同时加大流通领域支持力度,积极帮助引进电商企业,促销农产品,使皮山老百姓增产增收。在维稳上。抓紧发挥基层派出所功能区改造等公安维稳援建项目效益,按当地要求加大公安技术设备援助力度,帮助和田及皮山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增强反恐维稳能力。

   2015年,安徽援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项目工作阳光运作、有效推进、落地生根、发挥效益,严格按照安徽省批准的援建计划,按照援疆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细化2015年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分类实施,分步推进。今年援建的工程类项目有皮山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县社会福利中心、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县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县普通高中、县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县新城区水源水利设施等,积极参与到这些项目的管理中,加强日常巡查,在时间进度,质量督查,工程进度款拨付等环节,加强控制,确保质量安全、资金安全。加强与县有关部门对接,发挥援疆工程技术人才作用,在项目管理、技术监督、质量检验和造价控制等方面,帮助出谋划策,解决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对县代建中心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传帮带,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继续推进产业援疆。坚持就业第一,以产业援疆为基础,为受援地各族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全力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推动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帮助支持和田尚亿服饰公司经营发展,帮助该企业稳定解决群众就业并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在南疆地区起到示范作用。实施好农业科技示范引导项目,着力发挥促进就业、带动增收的作用。发挥产业经济发展引导基金和促进就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扶持发展纺织服装、地毯、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短平快产业。进一步推进合肥经开区与皮山安徽工业园区对口帮扶,健全帮扶机制,落实帮扶政策。充分发挥派驻园区援疆干部人才作用,帮助拟定工作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强化内部管理。营造产业援疆浓厚氛围,协助和田地区以及皮山县赴安徽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赴安徽开展农产品展示促销活动,推动两地旅游文化产业开展合作,积极拓展援疆的产业类型,向电子、物流、金融等行业发展,帮助组建村镇银行,推动产业和资本融合,帮助规范运营城投公司,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是促进教育水平提升。以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和示范学校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帮助提升教育水平。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师“省级以上培训、远程培训、县内培训”分级培训的有机衔接体系,探索双语教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发挥好远程教育平台、双语教师培训中心、选派赴安徽培训等援疆项目作用,按照县内培训打基础、远程培训强提升、省级以上培训重全面的原则,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继续做好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安徽院校对口帮扶工作,加强皮山职业高中学校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争取创建自治区和国家示范校。继续做好合肥一中对口帮扶皮山高中工作,以办好安徽示范班和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普通高中发展能力。支持帮助县直九年一贯制学校争取创建地区级以上示范学校。继续实施贫困生资助基金项目,援疆资金资助皮山在内地学习的大学生,办好省内新疆班。

  四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充分认识人才援疆的重要作用,通过援疆干部人才“”、专家学者进疆“”、干部人才出去“”等方式,不断提高受援地的人才保障水平。发挥好援疆专业人才作用,动员支教教师、支医医生、园区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克服困难,立足岗位,发挥作用,搞好传帮带,为受援地培养更多高素质本地专业人才。实施好干部人才培训、县乡村干部轮训、干部人才培训基地等援助项目,选派更多基层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医护人员、人民警察等专业人才赴安徽培训,扩大基层党政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规模,加强农村劳务经纪人、农产品营销经纪人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懂市场的管理人才和本土实用人才。发挥我省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的人才优势,紧密结合受援地需求,组织实施好百名专家进疆培训工程,帮助受援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支持鼓励我省医务志愿者、退休医师和各类志愿服务人才,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到受援地工作或开展业务指导。

  五是深入推进交往交流。对口援疆是一项民族团结的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好两地干部人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拓宽视野,创新载体,丰富形式。积极对接好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安徽群团组织的对口援疆工作,实施好社会团体人员交流与合作项目,开展好手拉手、心连心、交朋友、结对子活动,利用群团组织引导群众的作用,让更多的两地各族群众到互相参观学习、旅游观光。把加强两地文化交流作为连心工程来打造,充分发挥文化在增强认同、支撑发展、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帮助皮山县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促进两地文化、体育交流。研究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和田皮山少数民族学生到我省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和田皮山少数民族群众转移就业,建好合肥、芜湖、马鞍山就业服务站。近期将组织以皮山县为主的50名和田农村劳动力赴安徽企业务工就业。

  六是谋划好“十三五”工作。按照“在坚持中深化、在发展中调整”的要求,认真谋划好“十三五”援疆工作,努力使安徽省的援疆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成效。我们将在新疆自治区党委、和田地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皮山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援建工作新机制,在突出受援地主体作用的同时,着力在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当前与长远、输血与造血、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安徽优势与和田实际相结合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提高我省援建工作综合成效。以民生建设为出发点,以惠及当地为着力点,以民族团结为落脚点,努力在扩大就业、双语教育、交流交往、基层建设、生态环保、旅游文化等方面,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七是加强援疆队伍建设。深化“三严三实”和“四强”教育活动,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努力培育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的安徽援疆工作队伍。强化指挥部整体作用,实行一体化运作,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基层,放到具体项目上。建立援疆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开展援疆工作绩效评估,表彰宣传先进。严肃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安全纪律,强化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不出问题。发挥宣传的引导作用,积极展示我省援疆成效,树立安徽援疆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