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做 笃行实干——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侧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严格按照自治区文化厅党组的要求,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学为基,以做为本,以干为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激情,为推动新疆考古事业发展增强动力。
坚持“真学”夯基础,推动文博新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研究成果惠及民众的根本目的,自觉在学习教育中站排头、当标兵,以学习教育指导业务开展;二是强化党员引领作用。按照“优势互补、方便交流”的原则,为7个田野一线考古队配备了1-2名宗旨意识强、政治素养高、业务本领过硬的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三是注重浸润熏陶。深度挖掘建国以来、建所以来新疆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成果、经验,引领思考“考古怎么做?文保为什么?”,引导树立为新疆文博事业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坚持“真行”做引领,瞄准先进定坐标。 一直以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标杆作用,坚持严谨、客观、真实、典型原则,紧贴实际,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吉木乃通天洞考古队于建军教授,长期两地分居,将家庭的重担落在妻子一人身上,为此经常遭到家人的埋怨。今年7月,陕西一所高校看中他的才华,高薪聘用,并解决两人的分居问题,当拿到调令时,他犹豫了:是新疆这片热土培育了我,是考古所给予我成长发展的平台,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新疆考古事业。他毅然全身心投入到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所党支部就是将视野对准身边的普通职工,将镜头聚焦身边平凡小事,发掘引发灵魂共鸣的细微情节,展示职工默默付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坚持“真做”见实效,提升工作新高度。 一是把真学真做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切实当好文化遗产守护者、传播者。2016年7-9月,考古队员赴奇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遗址疑为东汉时期“疏勒城”遗址,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更好惠及群众,服务民生,新疆考古所在自治区文物局的协调下,积极邀请国内相关学科专家实地踏查,邀请奇台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参加研讨,“问诊把脉”,明确当前与下一步工作,全面推动遗址保护与规划利用,将工作做在前期。二是注重科研创新,提升业务水平。坚持“互联网+考古”数字化模式,以《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为依据,促进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逐步转型,利用互联网推动考古工作实现真正的系统性整合,将区域性或大遗址的调查、勘探、发掘与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协同科研、专家会商、成果展示等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提高考古研究的学术水平。三是发挥行业优势,促进民族团结。2016年,考古所野外任务繁重,每个考古队既要做好各自所承担的主动性考古科研工作,又要及时服务于全疆多地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任务,时间之紧、人员之疲、工作之密,多年未见。此种情况下,党支部审时度势,要求考古队党员更要发挥先锋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先进文化宣传与民族团结教育。8月,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首次发现新疆地区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在考古队建议下,吉木乃县委、县政府同意将在遗址附近建立保护工作站,站内设临时展陈室,对当地群众及游客开放,进而打造吉木乃县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金色名片”,提升该地旅游业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