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孔子学院已成各国人民“心灵高速铁路”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卡皮舍夫斯基教授决心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创办波兰第一所孔子学院”。7日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在致辞时,特意提到了波兰雅盖隆大学教授卡皮舍夫斯基这样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卡皮舍夫斯基当时因骨癌晚期,生命仅剩3个月。刘延东提及,卡教授在给孔子学院总部的信中写道,波兰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希望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加强中国与波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这封信深深打动了所有的人。”刘延东说,在中波双方共同努力下,在卡皮舍夫斯基教授去世前,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成功开办。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刘延东表示,正是卡皮舍夫斯基教授这样众多有识之士的“远见卓识和奉献精神”,推动孔子学院事业前进。
今年是孔子学院创立10周年,全球五大洲126个国家和地区已有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累计注册学员345万人。当天的大会上,两位学员讲述了自己和孔子学院的故事。茹丝8年前进入非洲第一个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时,只是一个普通的非洲青年学生;而当下正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孔子学院学习的巴里·马歇尔则是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巴里·马歇尔开始学习中文源于他的一段尴尬经历。经常来华学术交流的他,有一次游览漓江时,在中国朋友离开时受托为其照顾小孩。不料孩子这时哭闹起来,不会中文的马歇尔,无法哄孩子也无法求助他人,反而担心自己被当成拐卖小孩的人。这件“尴尬的事”让马歇尔决心学习中文,同中国朋友交流。
而茹丝进入当地孔子学院学习不到3个月,就迎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肯尼亚,并会见孔子学院师生。茹丝用汉语致辞欢迎胡锦涛,还与胡锦涛合唱了《茉莉花》。
此后,茹丝参加“汉语桥”比赛获优秀奖并赴中国留学。在中国,茹丝不但完成研究生学业,还收获爱情嫁给一位中国小伙子。2011年和2013年,她还两次登上中国春节联欢晚会。
“我在仰望,仰望远方,我的家就在那非洲大地上,学习汉语啊,学会了不忘,孔子学院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讲着自己的故事,茹丝唱起了她改编的《月亮之上》。
如今,已完成学业的她受聘于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本土汉语教师,要把中国文化传给非洲的年轻人,让这座友谊的桥梁继续伸展下去。
马歇尔同样已能用流利的中文在大会上“讲讲学习中文的事儿”。他说,未来自己要像中国古人说的那样,“在中国行万里路,读万卷中国书”。
孔子学院10年成长,让世界人民更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在参加孔子学院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厦大师生更多地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刘延东在致辞中也回忆起2008年任总部理事会主席以来先后访问过的五大洲20多所孔子学院,“感受到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巨大热情,感受到孔子学院大家庭的生机活力”。她说,孔子学院建成了各国人民的“心灵高速铁路,加速了大家之间的了解”。(陈悦 杨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