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竹雕夫妇的非遗传承路

05.04.2016  12:36

唐红霞正在制作竹雕。

大足竹雕是我区一项重要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种类之繁多,雕刻之精美,变化之多端而闻名。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作品叫好不叫座,大足竹雕一度走向没落。

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蒋昌志和唐红霞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从父辈手中勇敢地接过雕刀,不断探索创作、销售的新模式,夫妻俩在非遗传承的路上一走就是13年。

夫妻因竹雕结缘

今年44岁的唐红霞出身在一个艺术世家,其父唐其能便是大足耳熟能详的竹雕大师。从上世纪80年代起,应时任大足石刻博物馆馆长郭相颖的邀请,唐其能一家在博物馆进行石刻题材的竹雕艺术品创作。

一生专心从事竹雕艺术的唐其能,成果颇丰。泸州老窖酒业专门请他制作了长达200多米的巨型雕塑;日本博物馆专程来购买他的作品用于收藏。

耳濡目染之下,高中毕业后的唐红霞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竹雕艺术。随着技艺日渐成熟,从2000年开始,唐红霞便跟随父亲在宝顶山从事竹雕生意,她与丈夫蒋昌志也因此结缘。

蒋昌志正在向岳父请教。

蒋昌志是双塔中学一名美术教师,毕业于重庆师专(现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2002年,经朋友介绍,蒋昌志认识了从事竹雕行业的唐其能父女,并对唐红霞一见倾心。

我觉得她做事情非常专注,而且大家爱好相同,有说不完的话题。”蒋昌志回忆起第一次相见的场景,嘴角仍带着浅浅的笑意,“刚刚遇到‘准岳父’,我就被他精湛的竹雕技艺所折服,在相谈中得知我是美术专业毕业,也对我另眼相看,大家相聊甚欢。

由于蒋昌志也非常喜欢手工艺,并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两人在交往中,“准岳父”还亲自教授他刀法,尽得唐其能的“真传”。

艰难的传承路,夫妻俩始终未放弃

2003年,蒋昌志与唐红霞结婚。婚后,两人继续帮着父亲从事竹雕生意,一面不断提高制作技艺,一面收集各种题材进行竹雕创作。

2012年,由于父亲唐其能年岁已高,蒋昌志夫妇决定成立工作室,全盘接手父亲的竹雕生意。而此时,整个竹雕市场正在一步步走向没落。“我们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但是产品经常叫好不叫座,有时甚至连人工费都不够。”蒋昌志说,但是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这是父辈们留下的一门艺术,即使赚不到钱,也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蒋昌志正在教授学生竹雕技艺。

非遗的传承一定要结合产业和营销来做,如果销路打不开,无论怎么努力都是徒劳。”2013年,带着这个理念,蒋昌志夫妇还专门开了一家竹雕零售店。但由于客流量、资金、平台等原因,始终没能成功。但两人并没有放弃,而是在不断寻找合适的营销途径。

电子商务+带入课堂传承非遗

去年9月,2015重庆文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序幕,大足竹雕作为本地非遗项目参展。4天时间里,大足展区始终人气旺盛,精美的竹雕更是惊艳四方。

整个展期,我们卖出了许多精美的竹雕作品,让我们信心倍增。”蒋昌志说,为了扩宽销售渠道,他还跟专门从事非遗销售的电商平台“淘非客”进行了合作,希望通过网店的形式,让这个非遗项目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蒋昌志还准备将竹雕项目带入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这门艺术。“学习竹雕技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以前收过几个徒弟,但是大多都坚持不下来。”蒋昌志说,“如果将它们通过美术课的形式带入课堂,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创作灵感,我相信这个非遗项目的传承将不再是问题。

记者 肖国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