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治理大气锲而不舍 今年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4%
中国环境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即使损失一点增长速度,只要能把环境搞好,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搞上去,也是值得的。”山东省委常委会日前专题听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省委书记姜异康作出了上述表态。
从省委书记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明确要求,到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山东省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规划、措施,全面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谢锋告诉记者:“山东省按照建设生态山东的总要求,不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17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89μg/m3,同比下降14.4%,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6%,S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8%,NO2平均浓度同比持平。
汇聚强大合力:文件频出、部门配合、省市联动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多次听取省环保厅汇报并进行专题研究。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出台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管理办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山东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等部门先后印发了黄标车提前淘汰考核奖励办法、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和开展城区建设扬尘治理集中行动的通知。
山东省环保厅会同省质监局制定和修订了《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以及火电、钢铁、建材、锅炉和工业炉窑等5项地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山东省环保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制定了《山东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方案》,组织编制了《山东省省级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手册》并实施了应急演练。
截至冬季供暖期结束,山东省共有15个城市发布了34次市级重污染天气黄色或橙色预警,并启动了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山东省把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整治、黄标车淘汰、油品保障与油气回收等任务,详细分配到了各职能部门。
济南市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扬尘污染实行联防联控。市环保局加强与公安、财政、商务等部门的协调,加大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工作力度。淄博市突出抓好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形成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五记重拳治霾:信息公开、干部考核、项目审批、生态补偿、责任追究
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是山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划定了生态红线,形成了山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刚性机制。
逐年改善是硬任务,原地踏步不行。围绕建立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的刚性机制,山东省打出了“五记重拳”,即信息公开、干部考核、项目审批、生态补偿、责任追究。
“今年第二季度,省级财政共计发放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500万元。12市因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获得补偿资金,5市因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恶化缴纳补偿资金413.5万元。”谢锋告诉记者。
按照《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今年上半年,省级财政共计发放生态补偿资金8529万元,其中,聊城市获得的补偿资金最多,为1210万元。
山东省要求,各市要将生态补偿资金统筹用于辖区内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扬尘治理及空气监测站建设运营等项目。
为强化信息公开,山东省每月10日左右,在媒体上公布全省17城市上个月PM10、PM2.5、SO2、NO2主要指标浓度,以及“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的绝对排名和同比改善幅度排名。
今年4月,山东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印发〈2014年度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首次将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所占分值为40分。
根据规定,对大气污染继续反弹的区域,暂停审批其涉气新建项目。
四两拨千斤: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排放标准
借鉴流域治污成功经验,山东省参照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思路,发布实施了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区域性大气排放标准。
山东省提出,利用8年时间分4个时段,逐步实现由行业标准向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过渡,实现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衔接。
同时,考虑区域综合标准第一、二、三时段行业排放差异,山东省结合实际,制修订火电、钢铁、建材、锅炉、工业炉窑5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取消高污染行业排污特权。
6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于去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系列严于国家标准限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在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企业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执行新标准的钢铁、火电、焦化、燃煤锅炉、工业炉窑企业已按照最严格的排放限值进行除尘和脱硝改造。华能山东黄台发电厂、白杨河电厂、华电章丘电厂、国电石横电厂对部分机组实施超低排放工程试点,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截至7月14日,现役火电机组按新标准新增脱硝装机容量2979万千瓦,完成除尘提标改造532万千瓦;其他行业提标改造治污工程也在积极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