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提出基于合成免疫策略的中国特色抗癌体系
5月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基因与细胞工程研究室陈志英团队总结最近癌症免疫治疗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了合成免疫、抗原表位树、用非病毒基因载体重建机体抗癌免疫三个新概念,试图勾划出一个癌症免疫治疗的新策略,为人类早日攻克癌症出谋划策。相关研究成果在中科院与国家基金委合办的英文版《科学通报》上发表,题为《用合成免疫打破癌症免疫治疗的瓶颈》。
文章指出,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取得重大进展,多种技术通过动员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潜能,使部分病人获得长期缓解甚至痊愈,这是人类抗癌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因此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列为2013年十大重大技术突破之首。但是,目前的治疗技术只对少数病人有效,大部分病人只见短暂的疗效或根本就没有反应。
作者回顾达尔文选择学说等有关肿瘤发生发展的理论,以及大量的肿瘤基因组学和肿瘤免疫治疗临床资料,提出肿瘤的多型性造成目前癌症免疫治疗瓶颈的假说,认为肿瘤是由多细胞群组成,而现有的单靶点免疫治疗技术只杀死部分肿瘤细胞,其余的肿瘤细胞继续生长,在临床上就表现为疗效持续时间短暂,肿瘤缩小甚至消失后不久又复发,产生耐药性使继续治疗不起作用。因此,作者提出合成免疫的策略,以达到消灭肿瘤内全部细胞群而根治肿瘤的目的。合成免疫的核心是在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时,直接投递免疫效应物重建抗癌免疫功能。作者提出用基因载体微环DNA建立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安全、高效、可负担的癌症治疗体系。
相关研究得到中科院、深圳市政府基金支持,并与深圳市合一康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开展相关研究。两年来,研究室已经建立起一个近三十人的多学科团队,与包括华大基因、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机构建立实质性合作,并在建立“癌症抗原树”、构建抗癌微环DNA载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