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村民中交朋友 40余岁河北援疆干部学民族语言(图)
周爱武在赛丽曼老师家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维语。
2014年9月16日,是新疆巴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的大喜日子:村民们盼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一大早,欢庆的手鼓敲起来,嘹亮的唢呐吹起来,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沉浸在幸福中……
手捧总书记回信,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和站在身边的一位40多岁汉族同志用维吾尔语交流着。沙吾尔书记赶忙向笔者介绍这位会说维吾尔语的汉族同志,他们正在说着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达西村视察的情景。刚来尉犁县一年的承德衡水援疆指挥长、尉犁县委副书记周爱武怎么会说维语了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与周爱武拉开了话匣子。
交流交融---从学维语开始
2013年9月,周爱武因为工作需要,从河北衡水市委副秘书长岗位来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进行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初次来到这个维吾尔族占总人口一半多的小县城,厚重的西域文化、独特的罗布人风情、金色的大漠胡杨深深地吸引着他,但同时也有些许陌生,走在街道和农村,随处碰到的是维吾尔族老乡说着维吾尔语,看到的是大街小巷形态万千的维吾尔文。对于他来说,要不是有翻译,他简直成了“聋子、瞎子”,什么也听不懂,看不懂。
心存火样的工作热情,却面对天壤之别的地域文化,这位初来咋到的援疆干部油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学好维语!进疆第一天晚上他彻夜未眠,图画一样的维吾尔文字在他脑海里时隐时现。清晨,他早早起床,先到街上找找有没有专门教授维语的培训班?可惜这个小县城还没有这样的专业机构。那就当个小学生,进入双语班和孩子们一起学?可是工作时间不允许,又担心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这可怎么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帮助下,最终辗转找到了在县二中退休的高级教师赛丽曼·苏皮。赛丽曼老师家里条件非常艰苦,退休工资不高,老伴又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儿子、儿媳也都是公益性岗位,收入很少。介绍到赛丽曼老师那里学习的干部告诉他每月要交学费,可是当赛丽曼老师了解到周爱武的情况后说:“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一个汉族人,一个扔下家人只身从那么远来支援我们的人,在这里只待三年还主动学习我们的语言,说实话,这是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尊重,我感激他还来不及,凭什么还收他的学费?他在我这里想学多久就学多久,我一分钱也不要。”说话间,她眼里闪着泪花。就这样,周爱武成了赛丽曼老师第一位也是年龄最大的一名汉族学生,与23名维吾尔族小朋友成了同学。
人到中年,重新开始学习一门语言,无疑是艰难的。从字母和单词学习的枯燥单调到语法使用的复杂多变,从口语交流的不适到记忆力的下降以及工作任务渐重、时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但周爱武拿出了学生时代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儿,突破一个个障碍。他每周业余时间至少两次挤出4个小时到赛里曼老师家学习维吾尔语,每天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在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和小朋友热心的帮助下,他很快找到了学习维语的好方法,学习更加努力了:他用废弃的纸张打印了160多页5000多个单词,并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须熟记单词的数量;他的办公桌上摞着厚厚一沓笔记本,翻开本子,里面满满记着维吾尔语的字母、单词、句子,用铅笔和各种颜色的碳素笔备注着;他的电脑里下载的全是维语学习的音视频;他宿舍的床头、洗手间、沙发乃至餐桌上也都摆放着学习维语的各类书籍;在下乡的路上、午休的间隙,他也时不时拿出已经翻得破旧的单词本,记上两三个单词;QQ群、微信关注、吧贴也都成了他维语交流学习的平台。周爱武学维语已经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一年时间,他已经掌握了近千个单词,不仅能进行简单会话、准确阅读和书写维吾尔语,还能在电脑上打印维吾尔文章了。这一年,他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快乐、友谊和真情,他的众多维吾尔族朋友都是在学习维语和用维语交流中结识的,每逢春节、中秋这些汉族人的节日,他总会收到很多维吾尔族朋友诚挚的祝福,赛丽曼老师更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经常给周爱武做他喜欢吃的手抓饭、拌面。赛丽曼老师经常说:“他平时工作那么忙,还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个人在外地也没有亲戚,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应该把他的生活照顾好”。得知周爱武患有咽炎,她亲自跑到戈壁滩挖来甘草,给他炮制了维吾尔中药。班里的23个孩子也都喜欢围着他转,听他讲故事,说汉语,2014年肉孜节他们还一起举行了“学好维语,促进民族团结”签字践诺仪式,传递民族团结热爱祖国正能量。古尔邦节到了,周爱武拿出自己的工资请赛丽曼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也很意外地收到了孩子们为他精心准备的礼物。他的身心已经融入到了这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
一直以来,不断有人问周爱武:“你费这么大功夫学习维吾尔语有什么用呢?三年以后你还要回河北,现在学的这些到时根本用不上,会荒废掉的。”他却认为,喜欢一个民族,爱一个民族,首先要学习她的语言,通过无障碍的沟通,可以了解这个民族更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可以促进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对增进民族团结,实现长治久安意义深远。他还记得2013年8月,在乌鲁木齐参加培训时,自治区为援疆干部们准备了一台富有新疆特色的歌舞晚会,坐在他身边的维吾尔族朋友欢歌笑语,可他却听不明白,语言不通像一堵墙,把他和少数民族兄弟远远地隔开了。还有一次,一位朋友送给他一份资料到他住的宾馆,当时他不在,便打电话让服务员把资料放在总台上保管好。当他去拿的时候,却找不到了,吧台的维吾尔族小姑娘说就是按照他说的把资料放在吧台“上”了啊。因为语言的理解有偏差耽误了事。管理学认为,管理上的问题,70%出在沟通上。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感情的粘合剂,是相互交流融合的最好途径。如果语言沟通不到位,你给他办了好事,他迷惑不解,甚至产生误解,好事变成了坏事。作为管理者来到新疆,沟通很重要。
周爱武不仅自己学,还带动身边的援疆干部一起学。他们专门聘请了县上的维吾尔族干部当维语老师,每周二、周四都要聚在一起学习常用的单词和日常用语。周末的时候,他还搞起了“餐厅课堂”,大家在职工食堂就餐后,就挂起小黑板,由周爱武为大家讲两个小时的维语课,除讲授维语知识,还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体会分享给大家。就这样,来尉犁的援疆干部都喜欢上了维语,更喜欢结交维吾尔族朋友。
援疆干部学习维语的事儿很快引起了县委的重视,有一次晚饭后散步时,县委书记马文郁突然问周爱武,听说你在学习维语,感觉学习有困难吗?他鼓励周爱武一定坚持下去并考虑在全县进一步动员各级干部学双语(汉语和维语)。2014年4月28日,县委召开全县干部大会,周爱武在会上介绍了学习体会,他满含感情地说:“语言是一门艺术,维吾尔语是祖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读起来像一首歌,写起来像一幅画,艺术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增长很多知识,它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当你去挖掘它,你会感到无尽的乐趣”。那天,正是习总书记到新疆考察,提出“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双语学习”要求的日子。周爱武在会上总结的“集中学、分散记、大胆用”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散会后,很多平时接触很少的维吾尔族干部都抢着和周爱武交谈,感情一瞬间拉近了。党的十八大代表、副县长迪力努尔·艾则孜说:“很多汉族干部在基层那么多年了,还不能说上几句维语,他短时间做到这样,让我们佩服,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汉语”。从此,迪力努尔·艾则孜、尉犁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买合木提·沙吾尔等县里很多维吾尔族干部都成了他的义务“辅导员”,甚至路边的清洁工、超市商店的服务员、单位的门岗、卖馕的大妈都成了周爱武经常求教的老师,也都对他由衷地钦佩。他们说,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不学维语也无可厚非,可是周爱武却用心学、带着感情学,这不仅体现了他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更体现了他加强与维吾尔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