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团残疾女职工开装修“连锁店”走上小康路
“秀芹姐,我的房子已经拿上钥匙了,你有空帮我去看看,帮我设计下。”“好的老乡,下午一有空就立马去”“秀芹姐,我家的墙纸到了么?刷墙的师傅说可以贴墙纸了。”“到了到了,你过来看看这墙纸你满意不?”12月20日上午,刘秀芹刚刚把店门打开不久,前来买东西、谈业务的职工络绎不绝,她也是忙完东边忙西边,就连坐下喝口水缓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刘秀芹是中蒙边境农场183团十一连的一位女职工,她身材瘦小,走路一瘸一拐,她的生活之路很不平坦,出生不久就因小儿麻痹症而导致一条腿残疾。曾经,她没有朋友,父母也担心女儿嫁不到好人家,一辈子靠别人养活。而现在,刘秀芹通过自己创业努力,不仅自己富了,还带领全家人一起来新疆创业,共同过上了好日子。
1994年,刘秀芹跟着老公从河南老家来到了183团11连。初来新疆,刘秀芹和老公开始学着种地,从最初的产量低,到后来的产量高,家里的条件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刘秀芹对生活也渐渐充满了希望,可因为腿脚不方便,地里的活大部分落在了老公身上,看着老公每天辛苦地在地里刨着血汗钱,刘秀芹又开始心疼了,她暗暗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2011年,团场加快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一栋栋保障性住房如雨后春笋般在团场拔地而起,这也让刘秀芹看见了创业商机。她拿出了十几年种地积攒的十几万元钱,在团场中心按揭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商品房。刘秀芹盘算着,团场楼房都盖起来了,职工们买了楼房,下一步就是装修房子,开个装修店,这也许能让她过上好日子。
创业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更何况是残疾人的创业路。创业初期,刘秀芹才知道做生意根本没有想象的简单,183团当时根本没有装修工人,去哪去凑齐一支完整的装修队,成了刘秀芹创业最大的难题。刘秀芹找到了北屯多家装修公司,“许多公司店主一见到我就把门关上了。”刘秀芹透着无尽的遗憾。尽管如此,刘秀芹还是一个乐观感恩的人,她用自己的努力、坚韧与真挚,打动了不少人。一些装修公司给刘秀芹提供了一些装修工的电话,一个月以后,刘秀芹的装修队成立起来了。
装修队成立起来了只是刘秀芹创业迈出的第一步,外出进货也是对她的另一个考验。丈夫担心刘秀芹腿脚不便,不让她去乌鲁木齐进货,刘秀芹却对丈夫说“要相信我,我并不比别人差。”瘦小的刘秀芹穿梭在乌鲁木齐华凌市场,虽然腿脚不便,她却挨个商铺进行对比,累了就坐在地板上休息一会,刘秀芹说的没错,除了速度慢一下,刘秀芹并不比别人差。久而久之,刘秀芹已经和商家建立了畅通的进货渠道,现在只需要在网上看样品进货,比以前方便多了。
上天总是眷顾认真善良的人。2012年,营业一年的刘秀芹终于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因为做事认真,讲究诚信,总是“好说话”的刘秀芹在这一年包揽了团场近200户的装修活,她的装修队从一支壮大到八支,她也为团场几十个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我赚上钱了,我还有弟弟妹妹呢,我要带着他们一起赚钱。”2013年,刘秀芹给在老家的弟弟、妹妹打电话,鼓励他们来新疆创业。在她的帮助下,刘秀芹的弟弟也在团场开了一家装修店,妹妹则开了一家家具窗帘店。一家人把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包揽了该团大部分装修生意,也成为了一八三团名副其实的家族式装修“连锁店”
正所谓身残志不残,在5年的创业过程中,刘秀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克服身体的缺陷,要忍受加倍的痛苦。现在刘秀芹每年的收入都超过50万,老公也放弃了种地,和自己一起经营店里的生意。2015年刘秀芹在十师职工多元增收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被师市评为“巾帼之星”。
一路下来,刘秀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任何人创业都是艰苦的,只要有坚定的自信心,不被困难压服,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即便是残疾人,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刘秀芹一脸自信的说道。(通讯员李正虎 李梦娜 赵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