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5岁女孩因患病与外界隔绝 渴望交知心朋友

22.01.2015  14:57

    亚心网讯(记者李莎莎报道)四年前,她爱玩、爱笑,喜欢画画、跳皮筋、打沙包、抓石子……现在,她只喜欢站在窗户前发呆。邓玉洁2015年15岁,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有四年。这四年,她没有交过一个朋友,没有去外面玩过一次,家和医院是她仅有的生活圈子。邓玉洁家住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父亲邓华明2015年45岁,在一家饭店打工。母亲李静萍没有稳定工作,常年在家照顾生病的女儿。

    因为患病离开学校

    1月19日早上十点,自治区中医医院大十字分部住院部,“妈,今天下雪了吗?”病床上的邓玉洁渴望知道外部世界的变化。在邓家的窗台上,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她趴在窗边,专注盯着撒欢的小狗、扎堆玩耍的孩子、最平常不过的路人……这是邓玉洁每天早晨的“半个小时必做工作”,透过这扇窗户,她从春天看到冬天,从满眼绿色看到金黄色及之后的白色。在生病之前,她从没想过要这样看世界,而现在只有这样看着,她才相信自己还活着。

    上周五,她病发再次住院,因为疼痛连下床都很困难,于是她便每天“”妈妈的眼睛望一会儿。

    2011年4月,在三坪农场子校念五年级的邓玉洁突然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诊断结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有这种病的人群免疫力较低,对正常人造不成任何威胁的细菌、病毒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从此,邓玉洁离开了学校。

    2014年9月,邓玉洁曾去过一天学校。按时间来说,她已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她的学籍依然保留着,班里也留着她的座位。学校的一切让她感到陌生又熟悉,老师讲的课程她完全不懂,但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她说这让她想起自己还没生病时。

    上了一天课,当晚邓玉洁大病一场,躺在床上休息了三天。

    邓玉洁最喜欢学的是语文,物理和化学各种公式和符号让她看得很“糟心”,“完全看不懂,简直是天书。

    天天自学难见成效

    自从休学在家后,妈妈不再催她早起,也不再催她写作业,但这些曾经在她看来有些“”的事,现在她却有些想念。

    “半个小时必做工作”后,邓玉洁拿出语文课本,认真地阅读起来,她很喜欢背诵文言文,一句繁琐的话语用短短几个字就能概括,《木兰诗》是邓玉洁最喜欢的古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说着,邓玉洁顺口背出了木兰诗,“其实后面的我都不太记得了,这个病让我全身疼痛,头痛最严重,我的记忆力现在很差。

    古文中不懂的字她先翻看书后的注解,如果注解里没有,她会上网去查,查不到就只能放弃,“刚开始,凡是课本里要求熟背的古文我全都会去背,但当天背会的东西第二天起床全部都会忘记,反复了几次,我现在干脆不背了。

    数学也是这样,李静萍说她和丈夫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小学的课程还能辅导,但上了初中以后,很多东西他们也不懂,“有时候看着孩子为了弄懂一道题折腾半天最后只好放弃,我们心里也特愧疚。

    李静萍曾动过给女儿请家教的念头,后来因为没钱只好放弃,“我没有工作,丈夫一个月工资只有三千多元,孩子的药费都不够。

    邓玉洁已经读到了初三的课程,“但很多知识看不懂就过去了,我也从来没参加过考试,我最多是初一的水平。”邓玉洁说。

    她的世界只剩父母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邓玉洁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稀松平常的事她再也不能去做。“以前我有个特别好的同学,我们两个经常在楼下的小花园里玩,我生病后,开始她还偶尔来我家看我,后来担心加重我的病情就再也没来过,现在我们只是通过QQ联系。

    四年里,邓玉洁没有交到一个新朋友,以前的同学和朋友也慢慢疏远,她的世界里逐渐只剩下了父母。

    “妈妈,我舍不得离开你。”邓玉洁经常对李静萍这样说。“女儿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她以前和我说没钱就不治了,她要回家,要开开心心地过完剩下的日子。”李静萍说着不禁泪流满面,“怪我们没本事赚钱给女儿看病,怪我们没给女儿健康的身体。

    邓玉洁的谈吐并不像15岁的孩子,与社会脱节,长大的只有她的身体,她的心智还维持在11岁时的样子。在家里,陪伴她的是父母、电脑、电视和课本;在医院,则是医生和护士。

    “我最喜欢看快乐大本营了,可惜一周只有一期。”除了学习、看电视外,邓玉洁偶尔会画画,漫画书上的角色、电视里的小动物,随着她的画笔跃然纸上。

    “我曾经赚了五千元治疗费。”这是邓玉洁最自豪的事。2014年,李静萍的一个朋友搬家,想在房中挂一幅十字绣,得知邓玉洁会绣十字绣,便把这个活拜托给了她,绣好后对方支付了邓玉洁五千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