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苏墓地室内考古新收获
19.07.2016 06:43
本文来源: 文化网
公元前3世纪,生活在阿勒泰山南麓的先民就已充分认识到铜、银等金属的延展性能,进而掌握了高超的金属冶炼加工技术。这一结论,近日得到喀拉苏墓地室内考古学者的确认。考古专家在对喀拉苏墓地整体打包文物进行分析时,在显微下发现并清理出金属丝环,绳索、植物种子等文物,进一步了解了早期先民金属冶炼加工技术水平。
201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喀拉苏墓地53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数量较多的是马骨。为开展后期研究,对部分随葬马骨采取整体打包提取。2015 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保护中心联合申报国家文物局《新疆喀拉苏墓地出土骨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并获得批准,首次对出土动物骨骼开展全面的保护研究。2016年,该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经研究,发现该墓葬随葬马匹的死亡年龄在10~13岁,以雄性居多,反映出古人对随葬马匹的选择有年龄和性别的要求。随葬马匹存在椎骨病变和龋齿的生理特征,椎骨病变或许与人类骑乘或马匹负重密切相关,龋齿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驯养马匹的行为习惯。同时,在碳、氮稳定同位素食性分析和古DNA分析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下一阶段,将对随葬马匹线粒体DNA序列开展分析,判断随葬马匹是否具有相同母系来源,进一步确立谱系(世系)归属,并与欧亚大陆西部和东部马匹进行比较,判断马匹的来源和流向,探索新疆地区在中国家马迁移与源流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 文化网
19.07.2016 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