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团结新村:民族团结互助的沙漠明珠

29.10.2014  19:12

和田市团结新村。

    天山网讯(通讯员张勇报道)10月24日,记者驱车从和田市区向东,过玉龙喀什大桥后一路向北,便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周是茫茫沙漠。在行驶大约30分钟后,突然,沙地里种植的冬小麦出现在眼前,在满眼的沙漠中映出了成片的绿色。继续向前行驶,便到达目的地—和田市团结新村。

    走进村子,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整洁庭院矗立在柏油路两边,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气派的大门,砖瓦房整齐漂亮,院子里是平整的地砖,侧边还盖了牛羊圈,新修了菜地。田间地头,一排排日光大棚连绵成片、一望无际……这一切,无不折射出新村建设给这片古老的沙漠注入的生机和活力。

    团结新村是2014年和田市为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实现长治久安,增强民族之间的交融和交往,着力形成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而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工程包括5000亩住宅区,20000亩设施农业区,5000亩畜牧养殖区,25000亩饲草料基地,45000亩特色林果业基地,项目总投资35亿元。

    据了解,农牧民定居房近期建设1000户,远期将建设5000户,2014年已建牧民定居房212套。新村为每户居民提供676平方米的院子,其中房屋面积为84平方米。同时还为每户修建了一座养殖圈。来团结新村的居民每户入住缴纳3.7万元的押金,按每户分配一座温室大棚和人均3亩的饲草地,不用掏一分钱。

    正在自己温室大棚里干活的农民木塔力普·肉孜买买提说:“党的惠农政策太好了。我从古江巴格乡搬进了新村以后,各方面都很方便,很好,自己的收入将比以前大大提高,我将继续搞好民族团结,和汉族兄弟们共同把自己的新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建设新农村,农民增收是中心。新村近期新建1000座蔬菜大棚,远期将新建10000座,使入住的农牧民户均达到两个大棚,力争成为和田乃至南疆蔬菜主要生产基地。

    新村住户薄文安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也种植大棚,一年下来收入还不到两万元。搬到新村以后,自己一口气种植了两座大棚,每座大棚只缴了2000元的承包费,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长势喜人,光这一茬就能收入两万多元。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新村还为有一技之长和“80、90后”的农牧民搭建优越的创业发展平台,近期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远期解决3至5万人就业,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年户均收入近期将达到5万元。新村嵌入式社区的发展,在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形成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促和谐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道路、田间林带,阡陌纵横正在沙漠腹地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诗画,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昔日沙海正在不断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沙漠腹地一颗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