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新疆行:兵团新城的发展梦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0年的发展过程中,亦农亦兵的生产建设兵团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设立的兵团城市北屯如今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成立于1959年的农十师是新疆兵团最北部的边境师,师部所在地在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了北屯市。几十年来,这里的兵团职工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把一片荒草地建设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枢纽。北屯市委常委魏国庆用四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几代兵团人努力奋斗的艰苦,“半碗黄沙半碗风,半个百姓半个兵。多少将士思乡泪,尽在万古荒原中。这就是兵团十师人半个世纪的写照”。
老一代兵团人的奋斗精神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北屯这个边陲小城的面貌,也给年轻一代带来了激励。来自湖北的大学生志愿者付辉平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从基层团场干起,现在已经成长为北屯建设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代表,“原来来的时候,肯定是想着新疆那么远的地方,那咋办呢?去就选个最偏最远的地方去。不想留下来,完了以后就回来了嘛。老一辈同志,应该说军垦一代的精神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的那种精神。兵团人能够最骄傲地向全国人民诠释的就是爱国主义、牺牲的精神。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讲,稍微有点儿血性的人来说都会受到吸引和感染。”
在各方的努力下,目前北屯市正在积极实施新的战略,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资金。韩国的好丽友集团已经捷足先登,成为第一家入驻北屯工业园区的外资企业。好丽友(北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长朴贤洙表示,他们看中的是在这里建厂的各项有利条件,“现在我们好丽友生产所用土豆产品是用全(土豆)粉为原料的,达到公司中国地区总产值的42%。之前我们的土豆产品质量有很大的波动。因为质量的问题,产品有的时候供不应求,有的时候供大于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价格问题。所以需要建一个自己生产原料的工厂。新疆的气候非常符合土豆生产的要求,再就是北屯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支持。”
在北屯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其他省市的援助工作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北屯龙疆设施农业基地就是由黑龙江省援建的项目。数百座温室大棚和葡萄拱棚的建成,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水果蔬菜,也让近500户居民每年每户增加至少5万元的收入。来自黑龙江农垦集团的援疆干部李凤波说,他们会努力工作,帮助北屯市得到更快发展,居民收入有更大提高,“先是我们农垦总局投资了600万,建设了100座普通冷棚,后来牡丹江856农场又投资了50多吨苗木,然后我过来负责技术指导。这样把这个产业,包括前期投资、后期服务,整个把这个事业,一条龙式地把它做好。通过我的种植,把这项技术,起到一个示范引领作用,然后带动当地职工群众,首先增加他们的信心。第一年我植好葡萄之后,能让他们看到效益。所以这块儿的职工积极性也增加了。”
黑龙江农垦集团的援疆干部李凤波
新一代兵团人付辉平
好丽友(北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长朴贤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