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韬:喀什二院的上海院长

12.07.2016  00:43
  援疆就任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三年来,吴韬硬是带领着团队啃下了“冲三甲”这块硬骨头,使喀什二院成为“南疆医学高地”。援疆期间,吴韬先后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喀什地区六十年建设突出贡献奖等殊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以及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休斯敦医学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等多所名校留学的显赫履历,并没有让年仅43岁的吴韬显得“高高在上”。相反,每次见他,都是一脸爽朗的笑容。熟悉他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更像个哥们儿,一点架子都没有。

  走进如今的喀什二院,感觉上和上海的大医院已无二致。倒是相对宽松的就医环境,会让很多来访者甚是艳羡。而同事们口中的“巨大变化”,除了宽敞明亮诊疗环境、不断添置的新设备以及上海专家手把手传授的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吴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给他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思维的碰撞。

  其实在来喀什之前,吴韬就知道要带领喀什二院在三年内创成三甲医院,但实际上真正留给他们“创三甲”的时间,只有短短9个月。因为自治区只有2014年设有“创三甲”的新评审,之后两年只有针对三甲医院的复评审。彼时的喀什二院,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离三甲还有着很长一段距离。“你问我当时有什么困难,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这前前后后经历的困难实在是太多太多,幸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难关都被攻克了。”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吴韬如是说。2015年1月,喀什二院以自治区所有参评医院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

  在吴韬看来,要把喀什二院的学科建强、队伍带好,光靠24个援疆医疗队员,起不了太大作用。于是,吴韬每年年初都会在全院范围召开一个中层干部培训班。“我开班的目的,就是要让医院的每一个科室负责人,都拿出主人翁的精神,了解医院全年的整体规划,明确自己在其中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吴韬说。培训结束后,各科主任都要交上自己亲自研究制定的当年目标责任书,涉及医疗、科研、文化、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每一块都有详细的量化指标。

  在队员们眼里,吴韬既是同事,更似大哥。在工作上,自己只管放开做,碰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大哥总会在背后力挺他们。在吴韬的带领下,喀什二院近两年先后通过了新疆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申请。4个学科通过了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的评审。自治区级各类科研立项数目为往年的10倍,并位列南疆首位;地区级科研课题的立项位列喀什地区卫生系统首位;实现了南疆地区医疗系统SCI论文零的突破。

  看着亮眼的成绩单,吴韬常常会想起一个人——他的父亲。作为显微外科专家,父亲对当初吴韬援疆的决定举双手赞成。可没想到,就在2013年8月吴韬入疆没几天,父亲就突发脑溢血住院了。等到2014年春节回沪探亲时,躺在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父亲,已经无力再看吴韬一眼。2014年7月26日晚上11时,正和同事一起审核申报自治区科研项目的吴韬接到了弟弟的电话——父亲走了。匆匆赶回老家办完丧事,两天后吴韬便又出现在同事们身边。“没办法,那时正是冲刺‘三甲’的关键时刻,我相信父亲一定会理解我的。”吴韬说。

  还有近半年,第八批上海援疆队伍就将迎来轮换。最近,在和同事们的交流中,吴韬常常会拿全美排名第一的梅奥诊所来举例:“从规模上看,我们和他们相近,床位也是八百多张。梅奥诊所最重视的理念便是‘患者需求至上’。我认为喀什二院发展到现在这程度,未来并不需要做过多扩张,而是应在‘精细化’上下功夫,从患者的角度多做设计与思考,打造‘精准医疗’。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五口通八国的喀什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而喀什二院未来也将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医疗中心。尽管所谓的南疆医学高地并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但从院长的角度来说,我希望可以通过上海医疗团队这一轮轮援建,让喀什二院的综合实力,逐渐接近上海顶尖的三甲医院,不仅要让新疆群众受惠,也要辐射更多周边地区乃至邻国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