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获阶段性重大成果
2016年7-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这是新疆地区首次发现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发现。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古环境演变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通天洞遗址为洞穴遗址,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吉木乃县“神石城”景区内。遗址地层清楚,文化遗存和伴生动物遗存丰富,文化面貌原始、独特。有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等不同史前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400余件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石器质地多为硅质岩和石英岩两种。从石器组合看,所出土的汇聚刃刮削器、勒瓦娄哇石核与石片等石制品风格与同类型莫斯特文化石制品风格一致,呈现出较明显的旧大陆西侧、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渡阶段的文化特征。这个发现在中国旧石器考古中极为罕见。而出土的动物化石,保存良好,为研究古人类生存环境、狩猎方式、采集行为以及古人类食物来源和种类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此次发掘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精准展示遗迹、遗物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软件建立各遗迹的三维模型,强化全方位信息采集。在自治区文物局的协调下,吉木乃县委、县政府及时将通天洞遗址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遗址保护范围,完成草场置换,聘请多名文物看护员协同保护遗址,筹措资金,设立安防设备。考古队员就地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工作,向当地群众倡导“考古是当地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的理念。同时,初步计划在通天洞附近建立遗址保护工作站,站内设临时展陈室,对当地群众及游客开放。通过这些措施,打造吉木乃县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金色名片”,提升该地区旅游业的知名度,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已初步达成与北京大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的意向,拟进一步开展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年代测定等专项课题的学术研究,集合各学科优势,推动学术研究与成果运用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