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空气质量变好为何臭氧成多地首要污染物?

25.05.2016  20:09

  盛夏来临,随着高温及降水天气的增多,我州多地的污染天气逐渐减轻。可细心的人们发现,最近几天气温的升高,昌吉州各县市及两个园区空气质量的监测日报中,不为人们关注的臭氧近期成了我州多地的首要污染物,尤其是5月23日全州9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中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都是“臭氧”,污染指数在55-91范围内。那么,为何臭氧会成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对象呢?对人体会有些伤害呢?

  经过昌吉州环境监测站分析数据和查阅资料发现:

  一、臭氧是“”还是“”?。

  所谓“”的臭氧,指在大气圈的平流层中的臭氧,距离地面12千米—35千米,像一把保护伞,阻挡紫外线射向地球,对地球生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一定浓度下迅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而“”的臭氧就是我们说的低空臭氧,大致出现在盛夏距地表约2.5千米的大气层中。主要是由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而产生。这些“”臭氧一旦超标,则将成为无形杀手,危害人体健康。

  二、低空“臭氧”是如何产生的?

  直接说“阳光是臭氧发生的催化剂”,春夏季天气条件比较好,日照相对来说也比较强烈,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就会形成臭氧。臭氧就是机动车或化工厂等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三、臭氧有怎样的规律?

  臭氧比细颗粒物(PM2.5)更有规律可循。细颗粒物(PM2.5)浓度升高一般发生在早、晚高峰,中午如无特殊气象条件往往浓度相对较低。而臭氧浓度的升高、降低则很有规律性。从各县市监测结果来看,往往是早上开始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辐射的增强,臭氧浓度不断增加,在下午1时左右出现峰值,之后处于高值稳定状态,下午3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到傍晚5时左右随着辐射减弱,臭氧浓度逐渐降低。以今年1—4月为例,臭氧1小时和8小时的平均日最大值达标率均为100%。

  由此可见,今年夏天我州各县市空气中臭氧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可能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