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学前双语免费教育:让孩子们的未来走得更远

13.06.2016  14:55
   关注新疆学前双语免费教育    双语让孩子们的未来走得更远        家长帕提古丽:

  “支持孩子学习双语 本报记者/李琳□通讯员/王若丹

  帕提古丽的女儿孜娜在若羌县中心双语幼儿园大(2)班学习,6月3日下午,帕提古丽在幼儿园门口张开双臂迎着蹦蹦跳跳刚放学的女儿。帕提古丽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自己上学的时候接触汉语比较晚,在工作和生活中因为语言沟通遇到了很多障碍,所以非常支持孩子学习双语。

  为了培养孩子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帕提古丽从女儿入园之前就给她购买了许多带拼音的汉文图书,周末常带她去图书馆看绘本,还经常带她去公共场合,鼓励她跟其他小朋友用汉语交流。“我的孩子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学会写汉字,看汉语图画书。”帕提古丽开心地说,“孩子放学回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教家人学汉语,纠正我们的发音,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带拼音的识字卡片。

  谈到学习双语的意义和作用,帕提古丽认为,生活中离不开语言交流,学前双语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了很好的语言基础,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定要支持她学好双语。

   教师徐欢:

  “学好双语,建设家乡 本报记者/晁瑾通讯员/魏玉昌

  6月2日,吉木萨尔县第一双语幼儿园教师徐欢指着园内的公共区域向记者介绍:“一楼布置的主题是教孩子们养成好习惯,二楼是我们县十三个民族的风俗及特色食品介绍,三楼的主题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展示。

  徐欢介绍,该园有13个班,各民族的孩子720个。“在自治区建立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免费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县提出了15年免费教育,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来学知识,学双语。

  徐欢班上有一个哈萨克族小朋友,刚来的时候不会说汉语,性格也比较孤僻。徐欢观察到他的情况,就经常与他的父母沟通孩子的表现,玩游戏的时候,徐欢会拉起他的手,慢慢地带他融入了集体,毕业时,这个孩子参加全县双语口语大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幼儿园的每个班都有一个“家园联系栏”,给小班的家长介绍如何缓解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症,给大班的家长开办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还经常会给家长布置一些“利用家乡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情感”为主题的亲子实践活动,例如游北庭园、天地园,了解乡镇民俗等等。“我们共有几个乡镇?都有什么特色、特产?孩子们说起来毫不含糊。”徐欢自豪地说:“我们就是想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玩出名堂’,学好双语,建设家乡。

  教师齐娜尔·胡杰西:“我热爱双语教学”□本报记者/李琳通讯员/刘维

  “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直接问孩子们,他们的双语很好,不用老师当翻译。”5月28日,阿图什市第五幼儿园双语老师齐娜尔·胡杰西自信地对记者说。

  齐娜尔带的向阳班是双语班,有42名孩子。刚开始,许多孩子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现在可以用维吾尔语、汉语两种语言交流。

  “幼儿园双语教育不同于小学,双语教育过程中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教导。”齐娜尔说,在自己总结的基层双语教育重要性里,她认为如何让孩子爱上双语更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坚持把生活场景引入双语教育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在6月开展‘粽香飘飘过端午’活动,在9月开展‘我们的中秋’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通过参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汉语。”齐娜尔颇为感慨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通过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热爱双语教学”,齐娜尔告诉记者,她多次荣获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优秀双语教师称号。2012年,她还获得了“宋庆龄幼儿教师奖”。齐娜尔表示,自己会坚守在基层双语教育第一线。

  园长阿地力·艾合买提尼亚孜:“双语让孩子们未来走得更远”□本报记者/李琳□通讯员/秦鸿

  5月31日,记者来到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双语幼儿园,见到园长阿地力·艾合买提尼亚孜时,他正带着孩子们玩游戏。

  2006年7月,阿地力从喀什师范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罕艾日克镇双语幼儿园任教,“我只想当一名好老师,让孩子们学习好双语,能在未来走得更远。”阿地力朴实地说。

  在教学中,阿地力要求老师对不同的孩子实施“差异教学”,他举例说,一些孩子喜欢动手,他们就组织这些孩子制作不同民族的食物,相互分享;有的孩子爱讲故事,他们就鼓励孩子唱儿歌、讲故事,让孩子发挥所长。通过实施“差异教学”,孩子们学习兴趣大增。

  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庭教育。平时,幼儿园还会邀请家长来学校体验教学。为此,阿地力和老师们组织了“阳光妈妈”活动,还鼓励父亲也积极参与,与家长们分享交流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

   教师刘平:

  “看到孩子们天天在进步,很开心

  □通讯员/周旋

  “老师,老师,这只小兔子没有拼完整,缺一只耳朵”,“那我们一起把它拼好吧。”6月6日上午,笔者走进库车县第二双语幼儿园,看到小朋友们正惦着脚尖儿,蹦蹦跳跳地跑到老师面前去拼图。

  24岁的刘平是该园蒙氏教育班的教师,2014年12月她来到这家幼儿园任教。谈起自己的这些学生,刘平自豪地说:“这些小宝贝的想象力超乎我们想象,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当我问到黄豆可以种在哪里时,孩子们发生了争论。有的说种在沙里,有的说种在水里,有的说种在泥土里,还有的说种在木屑里。于是我就让他们拿着黄豆种在不同的种植环境中,仔细观察黄豆的长势,并用图笔每天画出黄豆的变化。

  刘平介绍说,班里一共有27名学生,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刚来时,他们的汉语不是很好,但现在孩子们汉语表达很流利了,班里的艾合买提·热依木参加幼儿园的双语演讲大赛还拿了一等奖。

  “二幼试点开设3个蒙氏教育班,我们老师的压力也不小,要跟着内地的专家学,寒假、暑假的时候还去北京的幼儿教育培训中心学习授课方法,为了学习放弃假期,但看到孩子们天天在进步,很开心。”刘平笑着说。

  园长托合生别克:

  “家长和孩子们排着队来报名”□本报记者/晁瑾

  “老师早上好!”5月28日上午10时30分,一阵阵清脆的童声,从奇台县五马场哈萨克族乡中心双语幼儿园内传出。

  在这所幼儿园就读的孩子们中,哈萨克族的孩子约占99%,他们大部分都来自牧区。

  “孩子们之前生活在闭塞的牧区,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适应,汉语也几乎听不懂。”幼儿园园长托合生别克介绍说,入园仅仅一个月后,不少孩子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落落大方,汉语水平也有了提高。

  “以前,每逢新学年开学,县、乡、村各级干部都要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劝说牧区孩子入学,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说起双语幼儿园,托合生别克如数家珍,“牧民们进城居住,加上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孩子进幼儿园,幼儿园已处于饱和的状态。为此县上又在铁买克布拉克村和鸿鑫村各增加了一所双语幼儿园,现在3所幼儿园共有380多个孩子。

  “幼儿园很漂亮,教学仪器、游乐设施都有,不用打广告,家长和孩子们排着队来报名。”托合生别克说,“我们园里的孩子学双语,唱歌跳舞样样会,回到家都是家长的‘小老师’,毕业时参加双语口语大赛,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表现都热泪盈眶。

   家长沙其达木·买买提明:

  “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我们很放心! 本报记者/李琳□通讯员/秦鸿

  5月31日下午,在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幼儿园,28岁的沙其达木·买买提明在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回家,这是和田县规模最大的双语幼儿园。

  沙其达木的儿子玉努斯·买提那斯尔今年5岁,上中班。两年前,玉努斯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现在能够完整地读完一首诗,还会唱童谣。

  沙其达木说,自己不会说汉语,出门办事很不方便。前几年,她陪生病的父亲去乌鲁木齐治疗,在沟通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回来后她决定一定要让孩子学好汉语,看到镇幼儿园双语教得并不比城市幼儿园差,就把孩子送来了。

  “儿子学到新的词语,回家就教给我和他爸爸,我们就用他教的词语在家里交流。”沙其达木说。去年,政府给他们家免费发了台电视机,他们就一起看汉语动画片,现在儿子只要放学回到家,就跟着动画片学习汉语。

  沙其达木说,去年冬天的一天,她和丈夫都有事出门了,只有玉努斯一人在家,看到家里的地毯冒起了火星,玉努斯拿起一杯水就浇在地毯上,避免了火灾。事后,他们问他怎么知道这样做,孩子说是看动画片学到的,在幼儿园里老师也教过,“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我们很放心!

  沙其达木向记者说了下一步的打算,“我们准备给儿子找一个汉族朋友,让他们一起学习、玩耍,这样,儿子的汉语会越来越好的。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