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对口援疆:殷殷援疆心浓浓伊宁情
从2010年起,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南京市对口援建该州首府伊宁市和特克斯县。5年来,南京市坚持真情援疆、科学援疆、持续援疆,上百个民生、产业和人才项目陆续实施,上百名干部、教师和医生先后赴伊工作,两地手牵手、心连心、共发展,跨越万里阻隔,结下浓浓情谊。
用上自来水,住进安居房,一批重点项目大幅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在伊宁市达达木图乡,村民吐尔逊买买提扭开厨房里的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了出来。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他,彻底改变了“夏天喝渠水、冬天喝雪水”的状况。这得益于伊宁市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其中的“管网入户”由南京援疆前方指挥组负责实施。去年,这项工程让伊宁市1.3万多户农牧民喝上了自来水。
而在克伯克于孜乡,正在伊宁许多农村地区推进的“安居富民工程”也在加紧实施。在这里,农民建房能拿到各类补助3.7万元,占总建房款的五分之二。3.7万元的补助中,有1万元来自遥远的南京。去年,南京共援建安居富民工程3500户,今年还将有2157余户各族群众住进宽敞坚固的安居房。
除了通过“联合共建”的形式积极参与当地的民生建设,南京还正在打造伊宁市金陵维吾尔医医院、金陵抗病毒治疗中心、金陵二十一中学、金陵民族工艺创业就业中心4个完全投资的“交钥匙项目”。
总投资约7000万元的伊宁市金陵二十一中学,主体建筑已经封顶,明年秋季将正式招生。现代化的校园里,教学楼、综合楼、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一应俱全。据介绍,学校的建立填补了城市南部片区的教育配套空白,作为同时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的民汉合校,学校将为1万多户各族群众提供优质教育,为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嵌入式居住起到重要作用。
维吾尔医是维族群众特有的医学体系,疗效独特、价格低廉,深受当地各族群众欢迎。但伊宁市原来的维医医院因地处市中心,发展受限。援建指挥组提出了迁建维医医院的想法。总投资1.35亿元的伊宁市金陵维吾尔医医院,建成后将成为北疆地区唯一一所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维吾尔医医院。
“我们坚持民生为先,援疆项目最大限度地向民生倾斜。”伊宁市委副书记、南京援疆前方指挥组组长蒋晓平介绍,南京市第二批援疆资金90%投入民生项目,编排的20个民生项目都是伊宁市群众期盼、公益性强、有影响力、有示范作用的亮点民生工程。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全部实现开工,13510农户用上自来水,安居富民项目完成5000户住房改造,10个劳动就业服务大厅平台已建成6个,“塔兰奇”民俗文化村建成并已投入使用。
情系伊宁,用心援疆,援疆干部扎根边陲为民族团结建功立业
早在西汉时期,来自今江苏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先后远嫁乌孙(今伊犁),为密切汉朝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现在的伊犁,对她们有一个特别的亲切称呼——“内地最早的援疆干部”。
今天,江苏与伊犁、南京与伊宁之间,依然山川万里,但交流却空前紧密便捷。每天一班从南京禄口机场直飞伊宁的CZ6972航班,成了联系两地的空中热线。一批批援疆干部,带着项目、资金、技术、理念和浓浓的民族情谊,扎根遥远的西北边陲,为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建功立业。
徐仁平是南京市对口支援伊宁市前方指挥组干部人才办主任、伊宁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虽然赴伊犁只有两年,但实际上却已经从事了10年的援疆工作。
2002年8月,徐仁平大学一毕业就来到江浦高级中学,任教内地新疆高中班,期间担任了8年的新疆班班主任。多年的教学中,他将全疆各地州360名学子送入大学,桃李遍布新疆各地。
2013年,怀着对新疆的无限热爱,徐仁平积极报名,成为一名光荣的援疆干部,挂职伊宁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实地调研、编制规划、编排项目、对接工作,他把伊宁当作第二故乡,在新岗位上开始新的援疆行动。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南京市鼓楼医院等5家医院与伊宁市人民医院建成了远程会诊中心,两地医生通过视频会诊,让伊宁患者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南京市最好的医疗资源。入疆以来,徐仁平组织实施了40个干部人才项目,安排600名干部到南京市挂职锻炼,108位专家到伊培训干部人才6462人次,干部人才项目数量、资金和培养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排全州前列。
“援疆是党中央的决策,是造福各族百姓的善举,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伟业。在援疆的岗位上,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党、与人民、与祖国这么息息相关。”徐仁平告诉记者,援疆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要把南京市对伊宁市各族群众的关心与关爱体现在工作中,让受援地的各族干部群众都能切身感受到这份深情。
据介绍,在去年全省14个援疆工作组综合考核中,南京援疆前方指挥组排名第一,今年又被评为“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陈宗喜、张靖、李军等十余名援疆干部受到州、市表彰。
师生情深,援教任重,6名高级教师主动要求将援疆期限由一年半延长至3年
徐仁平感受到的“沉甸甸的责任”是所有援疆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感受。在伊犁州特克斯县的特克斯双语中学,6名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的高级教师更是用行动阐释了这种责任。
特克斯县是著名的八卦城所在地,由南京市江宁区对口援建。特克斯双语中学作为援建项目,是特克斯县最好的中学,也是全疆唯一一所用汉、哈、维、蒙、柯5种语言授课的学校。
援建过程中,除了提供1.7亿元建设资金,江宁区还派出了强大的援教师资。2014年,李道武、彭大礼、迪贺斌、秦晓巧、陈银海、张伏家等6名高级教师作为援疆教师,前往特克斯双语中学任教。学校专门成立了“江宁实验班”,并实施“青蓝工程”,由每一名援教教师带两名本地教师作“徒弟”,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两年里,援教老师和当地各民族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里的孩子大多家境贫寒,有的孩子的家里最好的电器就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为了不让孩子因贫辍学,援教老师每年拿出一两千元资助贫困学生。江宁援疆前方指挥组还联系江宁的开发区,设立一年30万元的基金,每年资助100名学生。在他们的努力下,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留了下来。
孩子们的无私、纯朴也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援教的老师们。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经常无私援助家境贫寒的孩子,孩子们总是将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让老师们的心灵受到净化和洗礼。
按照预定方案,这批老师的援教期限为一年半。到今年4月份,即将进行人员轮换时,他们犹豫了:他们已经顺利度过了孩子和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过程,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也即将升入高三,在最关键的时候换老师,势必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不小的影响。怎么办?
几位教师经过商议之后,主动要求留下来继续援教,将一年半的援教时间延长为3年,一直带到孩子们高三毕业。6月初,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们时,班里一片欢呼。
今年高考,学校取得了历年来最好的升学率,达线率92%,其中本科达线率31%。对他们所带的这一届江宁实验班的学生明年即将参加的高考,挂职副校长、化学老师李道武非常自信。
采访中,李道武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他拍摄的孩子们开朗阳光的笑容。他很珍视这些照片,也很珍视这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