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作室:小舞台演绎大精彩

24.05.2015  13:03

  以往提到“劳模”,大家都会联想到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然而在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有一个以劳模为引路人开设的“创新工作室”,不仅成为了行业技术创新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还在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建功立业。
          5月22日,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黄大江来到高新区(新市区),为劳模刘晓东的“晓东创新工作室”授牌。刘晓东是乌鲁木齐明华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一年前,高新区(新市区)总工会为刘晓东开设了“职工创新工作室”。2014年,企业共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5项,前后共计获得软件著作权等级证书75项,并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这是一个由一名劳模和6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
          走进“晓东创新工作室”,40平方米的屋子里除了6张办公桌之外,就是数台身份识别器。
          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身份识别器都是科研团队自己研发的产品,与现在市场上的产品相比,不仅价格低,而且更符合乌鲁木齐的实际需求。
          “以身份识别系统为例,安装两个门的费用为7万元左右,而内地引进的身份识别系统,安装一个门需要5万元。”刘晓东说,这套身份识别系统是针对维稳工作需要研发的,获得了国家专利。
          刘晓东说,除了价格上的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研发的这套身份识别系统,具有专业、可靠的售后保障服务。

  王伟是“晓东创新工作室”成员之一。他说,工作室搭建起了一个发挥劳模技能型人才作用的平台,通过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企业发展,使企业走上了全新的技术革新之路。
          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凝聚员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的重要平台。劳模,不仅是一座丰碑,更是一种传承。黄大江说,“这正是我市深入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初衷。
          2013年以来,乌鲁木齐市总工会积极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通过劳模言传身教,引导职工创业创新,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了我市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领军人才的平台。
          目前,我市已有劳模创新工作室7个,分别是程新屏创新工作室、李新民创新工作室、刘晓东创新工作室、石书虹创新工作室、冯向光创新工作室、王学进创新工作室、高兰草职工创新工作室。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黄大江说,今年底我市还将完成30家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并给予每家创新工作室2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创新工作室设备、研发和日常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