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职工增收新渠道
乡村旅游,不只是看起来那么美
澄澈的湖水上,碧绿的莲叶与粉红的莲花相映成趣,茂密的芦苇在不远处连成片,白色的拱桥横跨湖面,红色的八角亭在湖边伫立……这不是西湖之景,而是一八三团的芦花湖风光。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被誉为“额尔齐斯河的漂亮女儿”。
“八连依托芦花湖的自然资源,抓住机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芦花湖观赏区、10个农家小院,‘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观鸟坊、钓鱼专线等,力争将芦花湖打造成集观光、垂钓、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一八三团副团长廖元刚介绍说。
七○团被誉为中国“冰葡萄酒之乡”,在这里,葡萄和薰衣草有着50年的种植历史,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七○团依托这一优势,积极打造了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观光园内景物造型独特、独具风情,不仅拥有现代化生产厂区,还建设了一座集观光、摄影、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薰衣草庄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和美丽城镇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15年,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接待游客13万人次,收入及利润较2014年增长25%。”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经理周波说。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乡村旅游成为兵团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产品之一,也是建设新型团场、实现职工增收和团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兵团有星级农家乐64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8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家。
完善政策,搭建乡村旅游发展大舞台
“团场支持我们兴办农家乐,我就盖起了老家甘肃宕昌的民居,按照老家的生活方式经营农家乐,做老家口味的饭菜,游客们很喜欢。”八师一五○团“太阳庄园”农家乐经营者戴小龙一边说着,一边招呼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2013年,一五○团在西古城镇周边建设100家星级农家乐,制订了《一五○团农家乐旅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了扶持奖励政策,一星级农家乐奖励3万元、二星级农家乐奖励6万元、三星级农家乐奖励10万元、四星级农家乐奖励15万元、五星级农家乐奖励20万元。团场出台的政策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很多职工群众在团场的扶持下开办特色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兵团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支持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开心农场、乡村庭院建设,培育若干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环城市乡村旅游集聚带。”兵团旅游局副局长赵大勇说,“兵团党委六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以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的任务。兵团旅游局制订了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方案和兵团乡村旅游联系部门会议制度,并经兵团司令员专题会议通过,下拨专项资金用以扶持重点师团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成了《兵团重点乡村旅游片区开发策划暨概念设计》编制工作,为兵团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有力保障。”
乡村旅游,为职工编织幸福生活
“团场建了香料植物观光园,我在观光园里种植的有机蔬菜受到游客热捧。这一年下来,收入增加了不少呢。这都是团场的政策好啊。”六十九团职工黄龙安高兴地说。
六十九团六连人数不足千人,多数从事种植业,2014年,六连职均年收入不足两万元。团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成香料植物观光园,给职工群众提供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2015年,六连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数达200余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人数达600余人,占全连总人口的70%以上,职均年收入增长到2.8万元,直接从事旅游相关服务工作的职均年收入增长到4.2万元。
“香料植物观光园的经营模式激发了职工群众的创业热情,在团场的扶持下,职工群众开办特色农家乐、休闲垂钓园,收入逐年增加。”
六十九团团长陈少敏说,团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职工增收致富,团场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赵大勇表示,兵团旅游紧紧围绕“三化”建设,把职工多元增收与团场发展旅游经济紧密结合,挖掘旅游潜力,将团场、连队居住区的人力及各类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职工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优化了团场产业结构,促进职工就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提高基层职工群众的收入水平,对兵团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