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全面小康,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 ——2015两会系列评论之十五

10.03.2015  11:40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问题,一个大国元首念兹在兹的关怀,温暖的不仅是在场的代表委员,更是亿万不在场的父老乡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这个奋斗目标提出开始,就把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有一个地方贫困,就不是“小康”;有一个民族苦厄,就不算“全面”。从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到给独云南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体现着各民族同荣辱、共进退的手足之情,释放出为最广大人民谋福祉、求幸福的博爱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总体而言,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依然是我国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几年时间,越是任务紧迫、时不我待,越是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让民族地区获得发展。

  十八大以来,正是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心下,少数民族的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一些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到村、资金项目到村、扶贫工作队到村,精准扶贫提高了扶贫效率;一些贫困地区,优先实施水、电、路改造,民生改善强化了情感纽带;一些农村地区,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外在帮扶激活了内生动力……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政策与实际相结合,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欣欣向荣,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与潜力。

  我们常说,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集这么多的“”于一身,既表明了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也充分说明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从天山脚下到武陵山区,从彩云之南到塞外草原,习近平总书记的“少数民族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干劲。“既然选择出发,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在中央带领下,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李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