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保”将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环境信息化产业迎来黄金期

17.08.2015  15:34

  ◆本报记者徐丽莉

  2015年是“互联网+”元年,各行各业纷纷着手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环境信息化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作为环境信息化市场的供应方,环境信息化产业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环境信息化服务商应该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中科宇图天下有限公司总裁姚新,从自身发展经验和对环境信息化的研究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之间是什么关系?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名词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云计算、大数据与 “互联网+”之间关系?

  姚新认为结合多年来在环保信息化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来看,“互联网+”包含了“空、云、大、物、移、智”六大技术。“”指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指云计算技术,“”指大数据,“”指物联网,“”指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指智能化。

  这六大技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统一关系。

  “互联网+”是对这六大技术的抽象性概述,源于六大技术,又高于六大技术,是目前信息化领域的最高版本。正如德国宣称进入了工业4.0时代一样,我们国家把目前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定义为“互联网+”,它是我国后IT时代新的里程碑。

  ☞环境信息化产业如何适应“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信息化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姚新认为,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新布局。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互联网+环保”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陈吉宁部长指出,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党和国家将“互联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都为环境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公众参与的角度来说,近年来,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移动互联网为公众参与环保提供了新入口,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逐渐形成。针对公众需求,各类空气质量App、环境监测App风靡各大应用超市,为环保信息化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迭代周期缩短,如果企业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在环境信息化领域,环境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应用系统,导致一些企业的发展陷入误区,如果不断地复制和模仿大企业技术,只注重环境应用系统的研发,往往不到两三年便销声匿迹了。

  依靠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起家的中科宇图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他们开始主动探索“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一方面成立中关村大地图联盟,开展大地图整合与服务,建立一套地图、一类服务、一种机制的“大地图”运营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多元化采集、主体化汇聚和知识化应用,在环境监测、评价和预测预警等多个方面深化大数据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信息化产业需做哪些转变?

  ●了解环境管理真实需求

  姚新认为从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上看,相比以前,环境信息化服务商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将更加深化。因此,企业也要因地制宜,摸清楚环保部门的真实需求,避免“一刀切”,切忌对系统进行复制。

  环保部门不但是环境信息化产业的主要需求方,也是环境信息化领域PPP模式的主要推动者。这种情况下,环境信息化企业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将会不断地深入。我国环境问题复杂,不同地区环保部门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企业在提供信息化服务时,要与环保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当地环境管理的真实需求,从技术层面对环保部门的需求进行梳理,切忌将应用系统在不同地方进行复制。

  ●逐渐转向服务公众

  从服务对象来说,环境信息化最终要走向市场、服务公众,环境信息化服务商要充分重视公众参与的作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为公众广泛参与环保提供了条件。环境信息化企业的定位,应从单纯服务政府和企业的角色中解脱出来,逐渐转向服务公众,开发针对公众的环保产品,将服务公众纳入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注重研发和创新

  从服务商自身来说,环境信息化企业要注重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研发体系的建设。“互联网+”是以技术发展为基础,而技术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如果环境信息化服务商只注重应用的研发,忽视整体的研发,将无法持续发展。当然企业也不能盲目创新,而是要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创新。在环境信息化领域,企业创新和研发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两天打造的,而要以自身优势为基础、以研发为主线的不断积累。

  中科宇图在研发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成立了资源环境研究院、大地图研究院、大研发中心等机构。此外,他们还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寻求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一方面,公司为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提供转化平台;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公司了解一线市场的需求,优化科研成果,更好地为政府和社会服务。通过合作便可以取得双赢。

  ☞如何促进环境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环境信息化产业需求方和服务商应避开哪些误区?

  ●避免追求高达上

  姚新认为,对于环境信息化产业的需求方,很多人在提出信息化需求时,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技术。其实在美国、日本很多系统用的都是老旧机器,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然而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运行的也很好。所以需求方提出需求时,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跳出过度追求高大上技术和设备的误区。

  ●避免追求短期效益

  期望依靠短期的投入快速、高效地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投入和维护,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需求方在开展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长期建设的思想准备,通过多种资源不断地投入,环境信息化才能在环境管理工作中逐渐迸发出火花,助推环境管理工作。

  ●“+互联网”≠“互联网+”

  环境信息化服务商分为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跨界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更多的传统企业其实是“+互联网”,将互联网因素融入到传统的环保领域。姚新认为,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过程中,不能盲目追随潮流,而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完成转型。

  姚新认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更多地是要求互联网公司主动与产业跨界融合,主动地“+环保”,寻求环保领域的契机,为环保部门提供服务。以中科宇图为代表的一些环境信息化服务商,基于互联网技术,与环保部门形成紧密合作,这就是真正的“互联网+环保”。

  ■环境信息化产业发展还需国家提供哪些条件?

  ●国家用标准规范产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环境信息化已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各地智慧环保工程逐渐进入建设和应用阶段,这就要求国家需要逐步更新原有的标准,建立新的配套标准,规范环境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国家应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智慧环保PPP的发展模式,为环保部门和信息化服务商搭建合作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环境信息化建设。国家在推动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项目引进的方式,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走出技术研究成果只在科研院所“转圈”的现状。

  国家与企业的合作,不仅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带动整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也为环境信息化发展开辟新的路径,添加新的动力。

  八方声音

  专家谈环保产业

  清华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环保+互联网”有很多新的机遇,无论是政府、研究机构还是产业、企业,大家都在同一个起点上,用创新去驱动,未来,环保产业将会出现很多小而美或者大而强的公司!

  ——摘自佛山召开的“互联网+环保”产业新机遇研讨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樊元生:环境监测、环境治理过去靠人,现在靠互联网,互联网+在助力环境转型上,环保产业将大有可为。

  ——摘自佛山召开的“互联网+环保”产业新机遇研讨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企业应该是实施“互联网+”的主要载体和践行者。借力“互联网+”、逐步互联网化,更是环保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谋求自我蜕变的升级之路。

  ——摘自《互联网+激发经济新动能 产业互联网成最大风口》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文一波:“互联网+”越来越“”,未来很可能使我们的环保产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环保产业与互联网可能会全方位结合,将会对现有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促进产业技术的进步。比如,以往的环保企业在固废处理领域始终处于终端,前端比较被动,现在,可以将互联网终端植入到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人、物、车全部互联。

  传统环保企业不“触网”就意味着等死,但“触网”面临线上、线下互搏等一系列问题。自身没有互联网基因的环保产业如何理性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连接”,真正实现由大变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摘自《“互联网+”将在环保产业落地》

  相关新闻

  佛山打造

  “互联网+环保”体系

  本报综合报道 广东省佛山市环境保护工作将集中力量打造“互联网+”。通过物联网采集环境监测数据,用云计算污染源智能数据分析模型计算,将结果应用到移动端监管、移动执法和监控预警等方面。

  佛山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永泰介绍佛山市环保局今年和明年将打造“天网”、“水网”、“地网”三大环境管理系统,对大气、水、土壤的环境实行监测和信息公开。整个“互联网+”环境保护体系将于2017年初步形成。

  杨永泰介绍,“天网”APP争取在今年年底上线,佛山空气监测网络将实现镇街100%全覆盖。

  佛山并不是孤立地打造互联网+环境保护体系。据了解,佛山市正式发布佛山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广东)“互联网+”国际博览会实施方案。

  《佛山市“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到的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及新模式和理念在佛山经济社会全面普及应用,将佛山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的试验区,成为全球‘互联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