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煤改气工程成果显著 2014年共收获310个“蓝天”
受特殊的地理、地形及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乌鲁木齐曾一度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面对环保压力,市委、市政府重民生、顺民意、敢于担当、主动出击、改革创新,克服种种困难,强力推进了“煤改气”工程。
如今,站在红山山顶鸟瞰乌市,已不见过去烟雾笼罩的模样。相信今后市委、市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决心和勇气,将依然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所在。
1月17日13时09分,西大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记者寇凝摄)
成果:惠民工程 市民齐享
2015年1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榜上有名。
2014年,乌鲁木齐共收获了310个“蓝天”,较“煤改气”实施前的2011年相比增加了34天,创下历年来最好成绩。
蓝天白云下,良好的空气质量让首府网友们忍不住点赞,近期《有一种蓝,叫乌鲁木齐蓝》的微信在朋友圈迅速传播,大家在转发的同时纷纷留言,“乌鲁木齐蓝天真的很任性”“这天蓝得醉人”……
蒙古语中意为“优美的牧场”的乌鲁木齐,过去可以说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城市,冬季随处可见冒黑烟的烟囱。揭掉罩在城市上空的“黑帽”,成为所有人共同的期望。
为从根本上治理乌鲁木齐市冬季煤烟型大气污染,从1998年起,首府就开展了“蓝天工程”,使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2010年起,乌鲁木齐市开始调整供热能源结构。
尽管承担巨大风险、承受巨大压力,尽管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始终坚信,为老百姓办事永远没有错,也相信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特别是2012 年大规模展开的“煤改气”工程涉及道路200余条,在那些拥堵的日子里,市民们倡导绿色出行,通过电话、论坛、微博等多种方式,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和建言献策;产权单位牺牲自身利益,舍小顾大,为“煤改气”燃气锅炉房提供用地……大家齐心协力生动诠释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煤改气”实施后,乌鲁木齐迎来了能源消费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了过去以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目前我市总供热面积已达到1.75亿平方米,其中燃气供热面积已达到1.74 亿平方米,占99.4%。
但是每当碰到乌鲁木齐大雾天气,也有人对“煤改气”工程提出质疑,究竟能否改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16.7%、8%和6%,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从往年重点城市的末位跃至中游。
如今,空气中存在的大颗粒物减少了,二氧化硫下降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数呈现下降趋势。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数据显示,2014 年11 月,该院呼吸科门诊量为1265人次,同比下降近40%。
“现在空气确实好多了,以前冬天都不愿意出来,空气中都是刺鼻呛人的气味,头上像顶了个黑锅盖一样。”经常在红山公园锻炼身体的张爱霞说道。
正如大气污染的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污工作同样无法一蹴而就,治理的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回顾:锐意变革 主动出击思路决定出路,改革的勇气是一个城市保持领先的必要前提,而治理大气污染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要打消顾虑,提高思想认识。
2009年11月,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强调:“要以背水一战的精神、矢志不渝的韧劲、干不成不罢休的气魄,统一思想、齐心协力解决冬季大气污染问题。”
2010年2月,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供热能源结构调整与供热体制改革工作指挥部,由市领导亲自挂帅。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乌鲁木齐以此为发展契机,明确强调要把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作为2010年首府的第一号民生工程来抓。
当年,乌鲁木齐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2229万平方米,实现“煤改气”项目零突破,新增以燃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面积1112万平方米。热电联产、清洁能源供热面积由2009年占全市总面积的19%提高到2010年的44%。2010年乌鲁木齐达标天数266天,比2009年增加4天。
2011年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加快推动供热能源结构调整作为切实保障和改善首府民生的重要措施,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080余万平方米,新增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1030余万平方米。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76天,比2010年多了10天。
虽然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地理地貌的“先天不足”,加上城市快速发展、机动车辆急剧增长等多重原因,使得2012年年初乌鲁木齐雾天依旧频发。2012年1月1日至31日,仅有5天空气质量达标,其中1月6日至10日连续5天出现5级重度污染天气,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根本改善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一年改还是三年改?这考验着决策者,而市委、市政府的最终决定体现了执政者的科学决策和坚定信心。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史上,2012年注定是值得浓墨重彩的年份。这一年,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难度最大的“煤改气”工程在乌鲁木齐实施了。对于能否打赢这场战争,各族人民群众对此寄予厚望。
“煤改气”工程点多、面广、线长,部分管线还与“田”字路、BRT等市政工程交叉,建设工期紧张、技术难度极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从理论上几乎不可能。
规划为先,科学组织,协同作战……经过6个月的努力,乌鲁木齐共对189家燃煤供热单位进行天然气改造,实现了替代燃煤供热面积1.16亿平方米。
为确保稳定供暖,2012年冬季采暖初期,乌鲁木齐采取分批点火的方式,逐步扩大燃气供热范围,直至全部启动。整个采暖期,全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保障事故。
2012年进入采暖期以来,煤烟型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较上年同期下降达30%以上,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92天,一举摘掉了乌鲁木齐市“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的帽子。
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由于燃气锅炉有着自动化程度高、热效率高、运行稳定、提温速度快、节能环保的特点,加之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完善,城市供热保障能力和供热质量显著提高。
2013年,乌鲁木齐继续巩固“煤改气”成果,对周边电厂实施综合整治,实施热电区域燃气替代供热项目,新增燃气供热能力5000万平方米。2013~2014年度采暖期,主城区已全部实现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
效率:一项工程 屡创奇迹
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乌鲁木齐“煤改气”工程正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创下了众多奇迹。
目前,乌鲁木齐市燃气供热面积达到1.74 亿平方米。其中,2012年新建燃气锅炉710台共1.29万蒸吨,最大单台锅炉100吨,最大锅炉房总吨位达到600吨,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罕有的。施工过程中,每台燃气锅炉安装时都有3000~5000个焊点,焊接长度接起来可绕地球一周。
2012 年10 月,北京赴新疆“煤改气”专家组18名成员抵达乌鲁木齐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专家组组长郭维圻表示:乌鲁木齐市一年内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的面积,相当于北京市近十五年的改造量。
经权威部门监测,应用的70MW级大型燃气供热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现行标准2.7倍,锅炉平均热效率达97%,高于国家《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燃气锅炉热效率限定值(90%)”、目标值(94%)。
为确保工程质量,除了聘请国内外高水准技术专家给予指导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天然气锅炉、燃烧器等配套设施等采取分期付款,以运行质量和效率来决定付款比例,“让温度说话”成为改造合格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市最大的燃气锅炉房是华源热力公司城北调峰锅炉房,共有6 台100 蒸吨燃气锅炉,总容量达到600蒸吨。在2012年实施“煤改气”过程中,为一次性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华源热力公司在燃气锅炉选型上,选择了排烟温度低于80℃,比一般燃气锅炉提高节能约两个百分点的燃气锅炉。对燃烧器的选择经过充分论证,大胆选用了芬兰奥林双机头超低氮燃烧机。
“真没想到乌鲁木齐的环保意识这么超前。”芬兰奥林公司设计总监泰勒说,此款燃烧机是新开发产品,首次引入中国,氮氧化物排放小于100mg/m3,达到了欧盟地区将于2016年提高的排放标准。
由于规模空前的“煤改气”工程,使燃气需求在近、远期出现明显动态变化,乌鲁木齐市对城市燃气门站和高压管网系统重新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为保证气源的稳定供应,“煤改气”工程配套建设燃气高中低压管网300 余公里,建设燃气门站9座,调压站28 座,实现了每日最大燃气供应量可达到3000万方。
在供热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从保障民生的角度出发,没有调整居民采暖费价格,克服财政紧张困难,每年拿出十几亿元用于燃气供热的运行补贴资金。
不只是“煤改气”工程,其实,在近年的重大工程中,从力排众议修建BRT快速公交系统,到顶住压力进行“田”字路路网改造……乌鲁木齐不断地向世人展现着自己在“新疆精神”引领下的“乌鲁木齐效率”。(记者王媛媛 通讯员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