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小学生作业定时定量 真能“减负”?
2014年12月,《新疆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下称《要求》)发布,新疆明确中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作业量,首次将不同年级段、不同科目的作业量细化至每周布置的次数。
消息一出,在家长、学生和教师中引发热议,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课外作业也应纳入作业标准
1月4日,沙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业:语文:词语听写、给生字查字典、抄词抄句子、阅读第27、28课课文,共四项。数学:完成当天练习册第50页至54页和口算第59页和第61页两项。英语:当天的练习册和一份英语卷子两大项。
该名学生说,做得快的话两个小时能完成,慢的话三个小时才能结束。
“书面作业基本上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但有时课外实践类作业把我和孩子拖得很晚。”乌鲁木齐某中学附小的学生家长王敏德告诉记者。
这位爸爸一语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小学阶段,课后实践作业较多:手抄报、网上查资料、手工剪纸等。家长希望,将课外具有可实践性的作业量也纳入标准中,让老师布置实践作业要更贴合孩子。
此外,记者元旦前在上、下学时间,走访乌鲁木齐7所中小学,大部分中小学生均在《要求》规定的范围内完成作业,但时间紧张。
采访中,同为乌市第80中学高二(3)班学生的张晓秦和严飞完成同一天作业的时间相差3小时。
面对如此大的差距,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一级语文教师曾强俊认为,是因为不同的学习效率与学习习惯造成的,很多孩子对自己的学业没有明确规划,导致完成作业时出现拖沓。
对众学生采用同一标准?
而不同年级作业量的规定,在教师中争议也很大。
“你针对所有的学生都沿用一个标准是不可能的,不同学校生源情况不一样,但升学尺度是一样的,在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情况下,这个标准推动起来有点难。”乌市第83中学教务处主任王旭萍告诉记者。
在《要求》中,提倡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和眉批(批改作业时进行标注、评语)。采访中,所有教师一致赞同这是纠正孩子作业正误最有效的批改方式,但实施起来有难度。
水磨沟区一所小学领导告诉记者,目前,教师达不到全班学生面批作业,一个班50个孩子,一名教师通常带两个班就是100人,平常加上备课、改作业的时间已经很紧,又不能占用其他课时和放学的时间,尽管面批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仅有基础薄弱的孩子才能享受到这项措施。
当市第31中学教务主任施燕得知此《要求》时,她认为,这为部分教师如何批改作业提供量化标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教务主任告诉记者:“拿英语科目来说,不少年轻教师一个学期都做不到听写两次,更别说每周听写两次了。”
对于教师该如何布置作业,如何正确批改作业,施燕告诉记者,现在都有章可循了,这能让只会划钩叉的教师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