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艾拓宽艾滋病治疗之路

30.11.2014  20:32

   新疆日报网讯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世界性难题,至今尚无法完全治愈。一旦被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逐步瓦解,危及生命。当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部分人群服药后,副反应大或效果不佳,而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出了独特作用。截至2014年9月30日,我国已有26276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接受了中医药免费治疗。

    10年间,河南艾滋病病死率大幅下降

  10年前,李小国(化名)连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能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不仅如此,就连活着,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下血站”打着脱贫致富的旗号,招徕了许多无知的卖血者。由于缺乏严格的检测、消毒手段,导致艾滋病毒在卖血者中迅速传播。高烧不退、长时间腹泻、浑身疼痛、消瘦……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弄清楚自己怎么了,就被“怪病”夺去了生命。

  据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哲介绍,河南是我国经血感染艾滋病高发区之一,截至2010年底,该省累计确认艾滋病感染者49335人,主要分布在豫东南7个省辖市的15个县区,呈集中灶性发病。

  “整天就是躺着等死,床底下放着早已备下的棺材。”李小国是河南开封尉氏县邢庄乡屈楼村的一名村民,10年前,36岁的他因为卖血,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他告诉记者,那时候什么都吃不下,虚弱得很,根本站不起来,两三米的距离都得慢慢爬过去。当时两个儿子都只有十来岁,因父亲患病,家中贫困,只得辍学。“后来多亏有了救命药。

  李小国口中的救命药,其实就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介绍说,为了遏制艾滋病的发展态势,2004年8月,财政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我国五省份实施“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费中医药治疗。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河南从2004年10月开始,全面启动了中医药治疗。自此,一张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治疗网络在河南的项目实施县铺开。李小国就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在医生的精心救治下,他不但活了下来,还恢复了劳动能力。

  “现在身体好着哩,每天在工地上当小工,一天能挣百八十块钱。”李小国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攒点钱给儿子娶媳妇儿。像李小国这样,曾挣扎在生死边缘的艾滋病患者还有很多。他们在经过抗病毒药物加中医药治疗,或者纯中医药治疗后,又重新恢复了劳动能力,有的还成为致富能手。

  据统计数据显示,10年间,河南艾滋病病死率从9.23%下降到3.39%,低于国际水平。不仅如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机会性感染发生频次明显减少,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办公室负责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徐立然指出,过去90%以上的患者只能卧床,现在70%都能从事劳动,很多还在从事重体力劳动。

  传统医学领衔,改变成千上万患者生存状况

  中医药到底是怎么创造这一医学奇迹的?又是如何把项目试点的经验转化为科技成果,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享受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呢?

  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组长、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发枝表示,中医药治“”,必须由中医理论作支撑。中医学认为,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疫毒”经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侵入人体,首先损伤脾脏,致脾气亏虚,进而损及其他四脏,终至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并伴有或风寒火热,或痰饮水湿,或气滞血瘀等邪为其基本病机的疾病。专家组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中医理论原则,结合现代科学理念,研制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制剂益艾康胶囊,同时形成固定方药。

  在尉氏县邢庄乡水黄村卫生所,记者见到了前来复诊的艾滋病患者赵小花(化名)。今年54岁的她于2004年发病,通过中医药治疗已经9年多了,如今的她不但照看着1岁的孙子,还独自种着4亩地。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以前曾发现她患有子宫肌瘤,但因为是艾滋病患者,所以没有医院敢给她做手术。如今通过服用中药,不但艾滋病控制良好,就连子宫肌瘤都消失了。还有很多艾滋病患者,合并有结核,因使用激素或抗病毒药物,出现了真菌感染、股骨头坏死、耐药等。针对这些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后效果显著。

  “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中,多数也感染了丙肝。”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冀爱英说,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往往会出现肝硬化、肝腹水、脾肿大、消化道出血等。此时若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会加剧肝损伤,反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因而,对于此类患者,中医药治疗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带病延年”的治疗目的。

  此外,顽固性腹泻在艾滋病患者中十分常见,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提起被腹泻夺去生命的患者,李发枝几度潸然泪下:“我觉得内疚,恨自己没有治好他们。”为了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李发枝查阅了大量典籍资料,终于发现其与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非常相似。经过进一步研究实践,终于研制出泻痢康肠溶胶囊,超过90%的艾滋病顽固性腹泻患者都能被治好。

  “一场由传统医学领衔的诊疗实践,就此改变了成千上万名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夏祖昌强调,相较于西医药疗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单纯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药费每人每天低于10元,而且经中医药治疗后,病人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次数减少,其治疗费用亦可明显降低。如今,清肺培元颗粒等一批中药新药正在研发当中,柴藿达元颗粒、解表清里合剂等一批制剂已经应用于临床。

 

  远程诊断系统,让崎岖抗“”路变通途

  从省里、县里到村里,为切实发挥中医药抗艾作用,各级医生及卫生行政工作者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徐立然忘不了他那台“破车”。10年间,这辆车陪着他,把全省100多个项目村跑了不止一遍。经常是上午一个县,下午一个县,甚至有时一天要跑3个县。短短3年,这辆车竟然就跑出了30万公里。天天不着家,吃睡在路上,这台“破车”成了他最好的伙伴。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杨小平忘不了他在新蔡的“亲人”们。2005年,他负责到这个距郑州300公里的国家级贫困县巡诊,当时高速公路只修到驻马店,往返一次要9个多小时,遇上雨雪天要走十几个小时。漫漫5年,每月一次的巡诊他从没请过假。由于工作忙碌,和家人亲戚都很少见面的他,与新蔡县的患者却是月月相见。

  尉氏县、上蔡县……自从开始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李发枝就奔波不断。各个艾滋病高发区,都会定期出现他坐诊的身影。每次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到了就马不停蹄地号脉、问诊、开方,之后再返回。10年,日日如此,每天都要晚上九点、十点才能回到家中。年轻的司机累得受不了,车子都开坏了好几辆,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者,仍在不知疲倦的奔忙。“啥叫累不累,这是看病。这病跟其他病不一样,这是救命啊。”李发枝说,农民不会说漂亮话,他们的感激,更多地表现在听医生话,服从配合治疗。

  如今,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远程诊断系统为中医药抗“”提供了巨大便利。在尉氏县中医院,不到10平方米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办公室里,一台60寸的大屏幕,一个高清摄像头组成了远程诊断系统。每周二,李发枝雷打不动地通过这个系统与患者见面。每次,由当地的一名中医师陪同患者就诊,并先为其号脉,之后通过屏幕把脉相告诉李发枝,他再透过屏幕,询问患者体征、服药情况以及为患者看舌象,开方,之后再用电脑传过来。

  通过不断努力,河南这个曾经的艾滋病高发区,目前艾滋病病死率全国最低,多数艾滋病患者病情稳定,生存境况良好。(光明日报记者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