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用忠诚守护生命

26.01.2015  19:19

    天山网讯(兵团日报记者边芳 李玉英报道)李琳的人生,是和各种羊肠小道纠结在一起的。

    那些与人脚掌同宽的小道,是牛羊在山上觅食时踩出的。

    他骑着马,马背上搭着马褡子,里面装着药箱,赶往羊群过冬的冬窝子。李琳是九师一七○团庙尔沟社区卫生员,更早些年,他是一连和三连卫生员,两个连队都分布在塔城地区托里县庙尔沟镇附近的山里,最远的三连距庙尔沟镇30公里,距团部210公里。

    一

    2014年12月27日一大早,退休职工朱啓英就来到社区卫生室打针。“以前我们有病只能买点药吃,现在大明来了,生病有地方看了。

    在当地,说起李琳,可能会有人不知道是谁,但说起李大明(李琳的曾用名)却无人不知。常年在山里巡诊,李琳熟悉了那里的沟沟坎坎。

    山路难行,尤其到冬天,大雪覆盖山谷,李琳只好顺着山顶小路蜿蜒前行。曾有老兽医告诫他,一旦迷路,拽住马尾巴,跟着马走——老马识途。但他从未迷路。

    冰雪覆路,马蹄易打滑,人从马背上摔下,药箱飞出老远,药品、器械满地都是,他一一捡起,把药箱箍一箍,重新上路。在深雪中,马常常肚皮贴着雪艰难前行。时间久了,李琳穿的棉裤被冻得像冰筒,一扯就破。

    他曾在路上遇险——一次晚上出诊经过松树林,看到星星点点绿幽幽的亮光,他不由头皮发麻——那是几只狼的眼睛。好在狼并没有对他发起攻击。

    8年多时间里,他换了3匹马,用坏了3个药箱。后来条件好了,他改骑摩托车出诊。

    连队牧工以哈萨克族为主,80%以上分布在各牧业点,最远的牧业点距离三连40多公里。周边还居住着塔城、额敏、乌苏、托里等地的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牧民。

    方圆几十里、2万多人,就李琳一个医生。

    牧工在深山里的牧业点放牧,有伤有病但自己无法下山时,要托人带口信,然后医生骑马进山处理病情。带口信的人半夜到,砸响李琳的家门,李琳就半夜进山,或者起床为已经下山的牧工治疗。

    2007年4月12日,塔城市食品公司一名叫加尼亚的哈萨克族孕妇难产,李琳连夜骑马赶到牧业点,发现胎儿横位,采用复位手法无效,情况危急,必须立即送医院。

    在李琳的指挥下,孕妇被绷带固定在由门板临时改制的“担架”上,身下垫着、身上盖着厚厚的羊毛被;8个牧民骑8匹马,轮流抬“担架”,赶往三连。李琳带着药品和器械在后,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情况。

    雪齐膝深,一边趟路一边前行,20公里的路他们走了近5个小时,到三连时人、马都已是一身大汗。李琳临时找了辆马车,将孕妇送往30公里外的庙尔沟镇,又辗转将孕妇送到九师医院。当天,孕妇做了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医院医生说,如果再晚些送来,孕妇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

    一位哈萨克族产妇自己在家里生完孩子,胎盘迟迟下不来。李琳赶到时,产妇已经奄奄一息。此时,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大出血。李琳赶忙叫其家人生炉子,找来一块石头放在火中烧热,用毛巾包住,在产妇腹部按摩了两个多小时,胎盘终于产出,这时李琳已是大汗淋漓。随后接连7天,李琳又上门为产妇输液,避免了产后感染。

    这些年,在牧业点,在牧工转场的路上,李琳接生了近300个孩子。下班后的急诊、出诊,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而急诊最多的,往往是深夜时,冬季又是高峰期。

    有一年过年,三连哈萨克族牧工哈来喝完酒不慎被玻璃扎破了胳膊,鲜血从伤口不断流出。由于失血太多,哈来被人搀扶到李琳家,还没坐下就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正准备睡觉的李琳赶紧起身,脱下哈来的棉衣,发现他胳膊上的伤口鲜血不断涌出。此时已是零时多,来不及送医院。李琳立即施行缝合手术止血,又为他输液,一直守候在床前。第二天早上,哈来醒来,才知道自己流了接近人体四分之一的血液。

    有时,李琳刚吃两口饭,病人找上门,他撂下饭碗去接诊。妻子怕他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劝他吃完饭再去。“那么冷的天,怎么能让病人等?”他匆匆去了。

    二

    李琳在部队当过卫生员,1988年转业来到一七○团医院,不久被抽调到连队当卫生员。他喜欢钻研,《新农村医学手册》《针灸学》《新疆中草药》等书籍几乎被他翻烂。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牧区的常见病都难不倒他,他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能和牧工们随意交流。

    高血压是当地的常见病。三连职工萨恩汗的妻子患严重高血压,经常眩晕跌跤,4次发病都被李琳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李琳叮嘱她和家人,一旦摔倒不要起来或挪动位置,及时通知他。他用冰雪围住病人头部,夏天时则用凉水袋蒙住头部,再做消炎、止血等治疗。

    到了第五次,萨恩汗的妻子在小便时跌倒,额头磕在石头上,顿时七窍出血,李琳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死去。以后,每次到牧工家中,李琳都向他们普及预防高血压知识:少食盐、少吃肉,多吃蔬菜,戒烟戒酒。

    每年6月,牧工们转场到佳依尔山夏牧场,李琳都一同跟随,直至9月返回。牧工革命哈孜10岁的儿子在山上打草,天黑了还没回家。革命哈孜去寻找,发现孩子躺在地上睡着了,便把他抱回家。至第二天中午,孩子还昏睡不醒。革命哈孜发觉有异,便带着孩子来到夏牧场找李琳。李琳把孩子身上的衣服脱了,发现其小腿内侧有两个红点,腿已经红肿,认定是蛇咬的痕迹。听说九师医院没有血清,李琳让革命哈孜迅速送孩子到石河子一家医院。然而,石河子、乌鲁木齐都没有血清,最后医院千方百计从上海调来血清,才救了孩子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