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走在全疆全国前列的十个方面工作

11.09.2015  14:22
          1.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八大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首府)城市第一。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年翻一番”,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11346美元。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居全国省会(首府)城市前列。今年上半年,除外贸进出口额下降外,全市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其中GDP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2%。特别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全社会用电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5项指标,增速位列西部12个省会(首府)城市第一。
          2.基层基础空前加强。 五年来全市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共投入80多亿元,街道(管委会)由2009年的58个增加到82个,社区由502个增加到839个,派出所由102个增加到121个,社区工作者达3.2万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400平米以上,每个社区配备2辆便民服务和警务巡逻车,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6万元提高到30万元左右,街道工作经费不低于120万元,所有社区均达到有人员、有编制、有阵地、有经费、有食堂、有警务室、有巡逻车、有文化活动中心、有高配待遇、有管理考核制度等“十有”以上条件。
          3.有效治理了冬季大气污染问题。 特别是2012年、2013年投入258亿元实施最大规模的“煤改气”工程,共拆除大小燃煤锅炉1.7万余个,新建燃气锅炉960台1.84万蒸吨,铺设燃气输配主支管网246公里,彻底改变了城市以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从2009年以前的排名末位上升到前20位左右,乌鲁木齐因此荣获2014年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4.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大跨越。 共投入2000亿元用于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BRT系统和“”字路工程,“两线一绕”“两桥一路”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地铁1号线全面开工,至周边的城际铁路相继开通,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高铁新客站站房今年底投入运营,机场改扩建土地征收工作已启动,乌鲁木齐航空公司成立运营。
          5.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五年来,共种植乔灌木7万余株,新增绿地26.4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4%提高到38%以上,2014年乌鲁木齐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同时还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第三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6.老城区改造规模空前。 五年来累计投入203.1亿元实施9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房屋5.4万套、721万平方米,实现棚户区“三年改完、五年完善”目标。同时,投入20多亿元对全市993个老旧小区进行外墙保温、供排水和供热管线改造。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这两项工程,共改善了50多万各族群众的住房条件。
          7.城市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成立市级规划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变规划“六支笔”审批为“一支笔”审批。先后向区县下放515项市级建管权限。全市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冬季清雪做到“即下即清、雪停路净”。
          8.蔬菜副食品直销点覆盖全市。 先后投资建设527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统一检验配送,统一运营管理,全部实行限价销售,在平抑物价、方便群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9.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相邻的新市区、头屯河区实行“区政合一”。 推动了两个开发区经济快速增长、连续翻番,实现了中央、自治区党委做大做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要求。2014年,经开区(头屯河区)成为新疆首家工业产值过千亿元园区,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高新区(新市区)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00亿元。
          10.创造性开展“群众满意好班子”争创活动。 对未争创上“群众满意好班子”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分别给予上素质提高班、调离原单位直至免职处理,有力地推动了各级班子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干部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