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乌鲁木齐两会:代表建议保障房暗补改明补

22.01.2016  11:27
  亚心网讯(首席记者曹华)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制定“市场租金、分档补贴、租补分离”的分档计租差额化补贴制度,将保障房补助由“暗补”改“明补”。乌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建议,加快乌市“两房并轨”后的制度建设,推动保障房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去年11月,乌市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为公共租赁住房,同时将保障性住房申请标准从2014年人均月收入1730元以下,提高到目前的1980元,进一步放宽门槛,受益人群范围进一步放大。

  人大代表孙淑珍在《关于保障房补助由“暗补”改“明补”的建议》中提到,乌市“两房合一”并轨后,政府财政按“收支两条线”进行核算与“兜底”的运营机制不完善,保障房补助仍为“暗补”。2013年起市财政收缴了廉租住房租金,再拨付至运营管理单位,但对于不足部分没有进行“兜底”,致使后期管理入不敷出,亏损部分一直由运营管理单位从其他收入中进行“暗补”。

  目前内地部分城市已实施保障房补助由“暗补”改“明补”,如北京、上海、杭州、济南等均在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过程中制定了“市场租金、分档补贴、租补分离”的“暗补”改“明补”政策。一方面使得承租人逐步建立起市场租赁意识,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别的承租人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更能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也让运营管理单位盈亏平衡,确保了保障房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孙淑珍建议,乌市要加快“两房并轨”后的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保障房补助相关制度和公共租赁住房后期管理办法。同时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制定“市场租金、分档补贴、租补分离”的分档计租差额化补贴制度,将保障房补助由“暗补”改“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