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项目初见成效

05.11.2014  18:12
自9月29日秸秆“禁烧令”出台后,地里的玉米秸秆成了农户的“心病”:不让烧,也不知道该咋办。如何能让大量的秸秆变废为宝?近日,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牵头组织的农业专家组来到克山空军农副业基地的秸秆还田试验基地,现场研讨如何进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在试验基地记者看到,深翻犁、轻重耙、旋耕机、自动抛肥机等大型农机正在一片收获了的玉米田内驰骋,被粉碎了的秸秆随之被融合到土壤的各个层面。

我们试验的这片地一共78公顷,都是坡地,每年都会被雨水严重侵蚀,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3年,我们与省农科院土肥所合作,将‘大豆——玉米轮作条件下坡耕地侵蚀土壤有机质提升试验示范项目’引了过来。由于大豆的秸秆量相对较小,秸秆还田后整地的难度不是很大,可玉米的秸秆量较大,为了秸秆还田后不影响生产,我们要对秸秆进行4遍处理:收获时粉碎、灭茬、深松、旋耕。”克山空军农副业基地的郭文义主任介绍说,“通过两年的试验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魏丹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两年来,无论是土壤有机质还是土地的产能都有了明显提高,说明我们摸索试验的大豆——玉米轮作模式已初步成型,接下来,我们将在2015年、2016年的生产中继续完善技术模式,找出适合当地的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

据省土肥站研究员付建和介绍,黑龙江省有2亿亩耕地,以往只重视数量的保护而忽略了质量的提升,黑土退化严重,有机质急剧下降。为了使龙江的黑土地永续利用,今后,省土肥站将加大秸秆还田的推广力度,进而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