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援疆干部王新兵的援疆情
夏秋时节,走进十师181团设施农业园区,时常可见到一位个头不高、身着迷彩服、脚蹬运动鞋手持剪刀、在葡萄大棚里忙碌的年轻人,他的脸上总是透露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小专家”的181团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新兵。
2014年8月,受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选派,32岁的王新兵同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对边疆的关爱、带着对援疆事业的忠诚,不远万里从风景优美、有着中国“绿色米都”美誉之称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来到新疆阿勒泰西北部,经济落后、环境恶劣的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1团农业技术推广站担任副站长,主要负责设施农业的建设发展、葡萄大棚种植管理及设施大棚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
小王籍贯山东省济宁市,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学位,2009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专业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主修水稻的栽培和育种。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洪河农场科技园区工作。
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气候不适、饮食不习惯等诸多还未解决,他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到团里的第二天他不顾路途疲劳,就风尘赴赴前往葡萄大棚了解情况。当时正值葡萄生长旺盛期,可大部分葡萄大棚的棉帘子都未卷起,造成葡萄枝蔓已徒长严重。看到这一情况,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向团领导和农技推广站站长做了汇报,并马上组织人员将大棚棉帘升起,精心指导大家对葡萄进行修剪。看到棚内有剪刀二话不说,立即投入到葡萄的修剪工作,由此避免了葡萄枝蔓徒长严重,主蔓生长过细,葡萄生长缓慢等问题。
181团大棚葡萄种植属于新兴产业,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以前大都没有接触过大棚管理,致使部分大棚的葡萄因修剪过度造成无结果枝,主干枯死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正常的生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白天他一个棚一个棚的查看葡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不厌其烦地手把手的教大家修枝、调枝蔓,有时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在王新兵辛勤付出,精心指导下,农业技术推广站顺利完成了葡萄的夏剪管理工作,8月份,181团设施农业在十师考核评比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做为援疆干部,王新兵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设施农业管理理念,而且还经常牺牲了休息日,到设施农业园区了解、查看葡萄生长情况。181团土质结构如何、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怎样,那座大棚该剪枝了、哪座大棚该施肥打药了,他都了如指掌。他来到181团虽然只有小半年的时间,但每座设施农业大棚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9月底葡萄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他身先士卒,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对葡萄进行了采摘和装箱,指导技术人员完成了葡萄采收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10月-11月初,指导完成了葡萄的施肥及冬灌、冬剪工作。为完善设施园区建设,2014年181团投资170万元新建拱棚20座,项目施工建造期间,他亲临现场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精心指导葡萄大棚种植沟的挖设、施肥等工作,通过王新兵不懈努力,使新建20座葡萄保质保量地完成秋施肥工作,达到待种状态,为2015年葡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职工李毅因公腿部摔伤,站里人力不够,加之日常葡萄管理工作繁忙,导致他负责管理的大棚得不到正常管护,没等站里安排,王新兵主动承担起了李毅葡萄大棚的修枝、施肥、浇水等管护工作,减轻了站里的工作压力。
作为援疆干部,王新兵情满边疆,心系孤寡老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秋节期间,汇同建三江管理局6名援疆干部,自筹资金3000多元,购置了毛毯、月饼等慰问品,前往团福利院为41位孤寡老人送去了真诚问候,留下了他嘘寒问暖的真情,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绿色米都”的浓浓亲情。“十一”期间他参加了十师援疆指挥部开展的“深入基层、访察民生、体验戍边”团场行活动。通过深入边境团场185团、186团,通过途步走英模戍边路,体验到界河护水、与边防战士、民兵一道巡边巡逻,聆听英模事迹等,他被老军垦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暗下决心要像先辈们学习,把这种精神带回黑龙江。
王新兵还积极参加了多次设施农业培训学习,增加了知识储备,增长了见识;在乌鲁木齐参加以色列设施农业培训会,取得了证书;通过参观学习第九师设施农业的发展成就和种植技术,对181团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做为一名援疆干部,他深知肩负的使命,他深知肩头的责任,用他的话说:“我在援疆工作的一年中我决不碌碌无为”。半年过去了,他正是以他的行动忠实兑现着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