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查扣近千辆“黑车” 聚焦乌鲁木齐“黑车”整治之困

28.11.2014  05:57

人民网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韩婷)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冷“打的”难致使一些被称为“黑车”的非法营运车辆开始活跃起来。上下班高峰期,在乌鲁木齐的街道上,总有一些车辆会莫名地停下来询问路人“去哪里?”,“黑车”踪影随处可见。27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获悉,从2014年1月1日至今乌鲁木齐共查扣非法营运车辆989辆。在客运统管部门的严打整治下,“黑车”依然活跃市场,屡禁不止,乌鲁木齐面临“黑车”整治之困。

年底“黑车”活跃 客流集散地成“重灾区

一到年底,各地黑车跑活都开始活跃起来,而黑车整治历来是城市管理一大顽疾。27日下午7点,正值下班高峰期,天色已有些暗沉,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而在铁路局附近公交车站及路边站满了焦急等车回家的人。寒风凛冽,—12℃的低温让等车的人一边搓着手跺着脚,一边不停地四处张望,时不时地挥着手,焦急地等待着出租车。

在铁路局上班的徐靖下午7点下班后在寒风中苦等了近半个小时,依旧没有等来一辆空出租车。7时30分左右,一辆无任何营运标示的车辆悄然停在他旁边。车内司机探着头说:“去哪儿?我顺路拉你一程。”经过简单的询问说定了价格,徐靖迅速上了这辆“黑车”。徐靖对记者说:“我也是一路走着一路招手,十几辆出租车从身边过却没有一辆空车,天冷没办法只能打黑车。

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每天一到早晚高峰期,在乌鲁木齐的一些繁华路段就偶尔会有“黑车”出现,忙着拉活儿。27日上午,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联合沙区交警队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交警队,分别在火车南站和大学城开展了非法营运车辆专项整治工作。仅一上午时间就查扣非法营运车辆17辆。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严厉打击城市客运行业各类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就是为了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2014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联合各区(县)相关部门对火车南站、飞机场、碾子沟客运站、北郊客运站、南郊客运站等客流集散地,以及市区驻点和流动载客非法营运车辆进行严厉查处。截至目前共查扣非法营运车辆989辆。

乌鲁木齐出租车保有率已饱和 难抓现行“黑车”蛰伏应对整治

黑车”为何屡禁不止活跃于市场?是因为乌鲁木齐的出租车数量不够吗?对于百姓的疑问,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主任梅海波介绍说,一般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出租车保有率每万人不低于20辆,目前,乌市有12338 辆出租车,照此计算,乌市每万人出租车保有率是37辆,已经达到饱和。造成“打的”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进入冬季,受寒冷空气影响,市民为了少挨冻尽快打车回家,对车辆需求量大,给“黑车”提供了活动空间。同时,随着近年来乌鲁木齐的汽车保有量剧增,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再加上冬天天冷路滑,出租车跑不快,造成“打的”难的现状。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多拉快跑,不愿意往交通拥堵的地方去,加剧了“打的”难。

冬季“打的”难的现象存在就给“黑车”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黑车”是指未办理客运出租汽车营运证件及未经客运管理机构行政许可而从事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车辆。目前,乌鲁木齐“黑车”主要采取流动载客和驻点载客的方式,驻点载客就是在诸如碾子沟长途汽车站等客流集散地和车站等候拉客,流动载客多在城市繁华路段采取“靠边停车”的方式拉客。面对乌鲁木齐客运统管部门的整治行动,“黑车”多采取蛰伏应对。由于非法经营车辆流动性强、涉及面广,导致执法取证困难,使得非法经营车辆难以彻底根除。

记者了解到,执法取证难和查扣难是非法经营车辆难以彻底根除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执法人员需要等到上下乘客的时候将黑车围堵住,并进行录像、录音取证。但黑车司机和乘客经常提前商议好,谎称是亲戚、朋友等,执法人员明知是黑车也毫无办法。

公安、运管多部门联合执法难解“黑车”整治之困

黑车” 非法经营干扰和危害正常的客运市场秩序,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乘坐‘黑车’存在隐患,特别是乘客人身安全没有保证。”乌市客运统管办稽查大队相关负责人说,从他们查扣的“黑车”来看,大部分车况较差,甚至有的已经到了报废年限,这些车辆极易发生机械事故,车辆质量状况根本无法保障,而且“黑车”驾驶员没有交通管理部门的资质审查,也无相应的从业上岗证,驾驶技术无法保障,同时这些“黑车”几乎没上保险,万一发生交通事故,乘车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引起纠纷或者遗失物品也会出现投诉无门、无法查找等情况。另外,“黑车”驾驶员身份复杂,因服务和收费问题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

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在一些时间节点也采取了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措施。乌市客运统管办与公安、工商、执法局、运管总站等单位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对流动的“黑车”采取跟踪设卡并充分利用高科技摄录像手段合法取证,依法查扣。同时,对驻点“黑车”的车型、车号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其活动规律和活动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定点打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有关部门的联合打击行动,让跑“黑车”的行为有所收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黑车”依然跟执法人员“斗智斗勇”,部分职业“黑车”仍在顶风运营。目前已有部分“黑车”采取团伙方式对抗稽查,派人在“打非”稽查大队办公地点盯梢,稽查人员一出动就通风报信,甚至还有的“黑车”团伙购置了对讲机等设施通过高科技手段躲避稽查。

只要有市场需求,“黑车”与执法部门间的“躲猫猫”游戏就难以终止。市民常常对“黑车”抱有支持与同情的态度,孕育了“黑车”的生存空间。谈及市民对黑车的态度,有人说:“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里,站在路边等半个多小时都没有打上出租车,有一辆‘黑车’表示可以送你,而且车费与‘打的’差不多,你会拒绝吗?”一位常坐“黑车”的市民反问记者。的确,当站在寒风中苦苦等待的乘客面对的是出租太难打、公交迟迟不来等无奈现实时,很多人难以拒绝“黑车”带来的便利。

黑车乱象并非“不治之症”。乌鲁木齐为治理“黑车”相关部门已费尽心机,但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