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警方打掉两聋哑人扒窃团伙

09.07.2015  13:43

    8日,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民警通过手语对聋哑扒窃嫌疑人进行讯问。

    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 刘志龙 通讯员关丽娜摄影报道)2015年1月以来,乌鲁木齐公交线路扒窃案件虽呈下降趋势,但大案频发,案值万元以上的扒窃案件发生12起,涉案价值20余万元。

    7月8日上午,乌市公安局公交分局举行媒体通气会称,警方打掉两聋哑人扒窃团伙,涉案20名嫌犯全部落网。

    用双肩包掩护,拉开包拉链,将现金偷出……视频监控显示,不到5秒,17300元钱便到了窃贼手里。

    8日上午,乌市公安局公交分局举行媒体通气会称,警方打掉两聋哑人扒窃团伙,上至遥控指挥的“老大”,下至实施扒窃的“工人”,涉案20名嫌犯全部落网。

    今年5月中旬,乌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天津路派出所接到一名妇女报警称,她乘坐78路公交车时,携带的17300元现金被偷。

    警方调取公交车上的监控视频发现,受害人在公交车上打电话时,一名年轻男子走到受害人身后,用包作掩护,挡住受害人视线,一名女子拉开受害人的手提包拉链,将一沓现金偷走放到掩护男子的包里后,两人迅速离开,作案时间不到5秒。

    乌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局长江禄有介绍,今年1月以来,首府公交线路扒窃案件虽呈下降趋势,但大案频发,案值万元以上的扒窃案发生12起,涉案价值20余万元。

    警方通过侦查发现,有20名从疆外流窜而来的聋哑扒窃嫌疑人在首府聚集作案。嫌犯中最大的42岁,最小的19岁。

    市公安局公交分局迅速成立“5·27”专案组开展侦查,根据线索,在首府抓获14名嫌犯。为了扩大线索,除恶务尽,专案组奔赴黑龙江省绥棱县、河北省石家庄市,将在逃的6名嫌犯抓获,其中包括扒窃17300元现金的两名嫌犯。

    两名嫌犯的团伙“老大”李某,聋哑人,33岁,大学本科生,他联系小学到大学的同学,成立了9人扒窃团伙。

    李某和大学同学带领“工人”前往乌市扒窃。每天除了生活开销费用外,扒窃来的钱都打到李某的账户上,不到三个月时间,他的账户收到15万元。6月1日,李某被抓。

    “这次我们共出动13名民警,在外追逃半个多月,终于将团伙成员全部抓获。这也是公交分局成立以来,出动人数最多、追逃时间最长、铲除最彻底的一次专项行动。”江禄有说。

    审讯中,民警发挥专业哑语优势,运用熟练的手语技能和审讯技巧,很快突破嫌犯的心理防线,使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被打掉的两个犯罪团伙成员均为疆外流窜至首府扒窃作案。两团伙间互相没有联系,但各自组织严密,内部分工明确,从团伙头目到扒窃作案、后勤人员都各司其职,作案时互相掩护,交叉作案,遇到风吹草动,就全部跑回内地逃避打击。

    □对话

    “偷得太多了,都记不得了

    中等个头、扎着马尾辫,皮肤白皙,长相清秀,背着双肩包站在车站,她是学生?

    张某,20岁,任务是背着双肩包,扮演学生,掩护同伙实施扒窃。通过民警的手语翻译,记者和她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扒窃的?张某:18岁,我家在广西,家里生活条件不好,16岁就出来打工,因为语言障碍,工作不好找。我一个朋友在李某手下当“工人”(扒窃),收入不错,在她的介绍下,我到李某手下打工。

    记者:平日里你在团伙里都做些什么?

    张某:5月份从老家来到新疆,平日和大家一起出去到公交车上“干活”,两人一组,一人掩护,一人作案。我负责背个双肩包作掩护,扒窃的人要戴眼镜和帽子,因为害怕被公交车上的监控拍到。

    记者:被发现过吗?

    张某:发现过,有些人发现我们是聋哑人后就骂几句或推搡几下,把东西要回去就算了。

    记者:除了掩护,你偷过东西吗?张某:偷过。

    记者:一共得手多少次?最多的一次多少钱?

    张某:太多了,都记不得了。记者:想过收手吗?

    张某:没有,因为一来身份证就交给监工保存了,没有身份证,我哪里都去不了。

    记者:出去后,最想做什么?

    张某:回老家,找份活好好干,再不做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