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浦东街社区出台《养狗公约》

24.10.2014  16:10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吴长虹 见习记者蔡晶 通讯员范晓怡报道)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尤其是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扰民现象也相应增多。到处遛狗、随意放养、狗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现象也成为各个小区头疼的问题。

  一边是爱狗人士的宠溺,一边是反狗人士的不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伴随着宠物狗的行为不断激化。“有的时候,一天要为狗的事情跑五六趟,不仅重复用工,而且没有效果。”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浦东街社区副主任姬国忠说。为了规范辖区爱狗人士和反狗人士的行为,浦东街社区制定《养狗公约》,希望能消解双方的矛盾。

  矛盾:反狗者与爱狗者的“口水战

  10月21日,记者来到浦东街社区凤凰城小区,这里是爱狗者与反狗者矛盾的集中地。

  据介绍,凤凰城小区有居民2000余人,登记在册的养狗人士有26人,大小各种宠物狗50余只。每天清晨和傍晚,这些宠物狗们纷纷在主人的带领下来到小区各个地方“放风”,犬吠声、养狗人的呼喊声、居民的呵斥声此起彼伏,在这喧闹声中,到处可见宠物狗们蹦跳奔跑的身影。

  “光我见到的大型犬就有四五条,立起来比成人都高,主人遛狗的时候从来不拴链子,真有什么事根本来不及阻止。”居民李琦告诉记者,尤其是晚上,无论你走在社区的哪个地方,都可能突然冒出一只狗,有时一不小心还会踩到狗屎。“小区里有不少老人和小孩,老人们腿脚不好,狗突然窜出来,躲都躲不及;小孩子又比较好奇,没有家长阻止的时候经常会凑过去试探,太危险了。”他说,“我曾亲眼目睹一个老太太被吓得一屁股坐地上,半天起不来。

  杨飞跃对小区里的狗充满了“怨念”,因为他7岁的儿子曾被一只大型犬吓哭过,现在见到狗就躲得远远的。

  而在爱狗者们看来,“狗是人类的朋友,养狗是我们的权利”、“我们的狗是办了证的,社区没有权力管”、“动物也应得到善待”等等声音与反对声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事实上,在凤凰城小区,遛狗的时候不拴狗链、任由狗到处跑的养狗人士占着大多数。

  无奈:社区疲于调解效果甚微

  在凤凰城小区,和杨飞跃一样不喜欢狗的居民大有人在,他们不止一次前往社区警务室投诉。

  吠叫、粪便、扑人等等问题都是大家的投诉热点,尤其是晚上,让值夜班的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疲于应付。

  “几乎每天都有,有时候一天好几起。”姜秋芳对这种投诉已经司空见惯,每次不等投诉者讲完遭遇,就自觉地拿了登记本去小区找狗主人。“他们都说自己有养狗证、免疫证,我们又没有处罚权,只能现场调解。虽然当时双方能够达成一致,但是都是暂时的,治标不治本。过几天,甚至第二天就有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同一个养狗居民身上。

  就在几天前,居民刘丽投诉,每天早上7点多钟开始,自己所住的楼下犬吠不停,十分影响休息。等到工作人员到现场一看,养狗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养狗既为了排解寂寞,更是为了看门。“老人年纪大,对宠物狗并不能很好地约束,最后只能劝解双方相互理解了事。

  社区为此先后多次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征求大家对在小区养狗的意见。可是养狗和不养狗的双方每次都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对策:《养狗公约》应约束双方行为

  “狗产生的问题,其实都是养狗居民不文明行为造成的,狗的行为反映的是养狗人的品行,小到影响环境卫生,大到危害他人安全。”“十一”大假期间,浦东街社区制定《养狗公约》,并在凤凰城小区试行。

  这份《养狗公约》的内容,无外乎挂狗牌、拴狗链、遛狗时由成年人牵领,定期检疫免疫,不入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地等专门约束养狗人行为的内容。这份公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受到一些养狗居民的抵制,因为他们认为,动物只有本能,而人可以主动规避风险,仅仅约束养狗人的行为显然是不公平的。

  于是,在综合双方意见后,浦东街社区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养狗公约》。

  “如果要触碰犬只,需要征求犬主的同意,不要伤害犬只;禁止对犬只投毒、恶意相对;避免小朋友在不了解狗的习性情况下和狗狗过于亲密接触……这些条款将出现在新的《养狗公约》上。”浦东街社区副主任姬国忠说,“既然讲大道理的‘说教’没人睬,我们就引导居民换位思考,在约束别人的同时,也约束自身,希望文明养狗不再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