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全力绘就最美发展底色 ——乌鲁木齐市全力推进“树上山”“地变绿”工作综述

25.10.2019  11:50

(记者 宋建华)日前,乌鲁木齐市秋季绿化工作全面启动,将分别完成“树上山”项目10040亩和“地变绿”项目3204.1亩绿化任务,进一步改善乌鲁木齐的生态环境,绘就乌鲁木齐发展最美底色。

六句话”工作是自治区党委对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重大部署。开展“树上山”“地变绿”工作,是各族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事关乌鲁木齐绿色发展和转型跨越,事关生态文明和人民福祉,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市各区(县)和市属相关部门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树上山”“地变绿”工作,让荒山染绿,构建生态屏障,居民开窗见景、出门见绿。

10月21日,天山区举行秋季义务植树活动,1.2万名志愿者在燕南山种下12万多株树木。图为志愿者齐心合力植树。 (记者蒋晓摄)

树上山

荒山变绿成生态屏障

燕南山上,经常能见到义务植树的市民,让这座山的绿色一点点增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启动了“树上山”“地变绿”工作。自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在雅玛里克山、燕南山、大白山等地实施“树上山”项目,为荒山染绿

今年,燕南山将增绿5500亩,其中春季完成1000余亩,秋季将完成4500亩绿化种植。

树上山”项目突出地域特色,提高彩叶树种、观花树种和景观树种比例,丰富景观色彩和层次,不断提升绿化景观效果。

燕南山秋季植树在选择树种时在山顶处选择了白榆、大叶白蜡等;山体上选择了彩叶树种,如红叶海棠、山杏、桃叶卫矛、沙枣树等。同时,还种植5万余株黑枸杞、鹰嘴豆、沙枣花及藤本植物对山体进行绿化覆盖,打造立体绿色景观。

燕南山2018年完成5000亩绿化、2019年完成5500亩绿化,燕南山将有1.05万亩地披绿成景。

参与植树的碱泉东社区居民杨锋利说,燕南山从荒山一点点变绿、变美,最终能成为遍地草木的青山,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沙依巴克区将完成“树上山”3440亩,主要实施地为雅玛里克山。

沙依巴克区园林管理局干部李策的父亲在雅玛里克山上干了17年。李策说,父亲在山上种的基本都是榆树,他们今年还选择了红叶海棠、山桃等开花树种和金叶榆、紫叶稠李等彩叶树种。

荒山变绿是老一辈园林人的梦想,而如何将这些绿护好,同时将绿色扩充成多彩,是新一代园林人的任务。”李策说。

2017年至今,我市累计完成“树上山”项目绿化38516亩,种植乔灌木475.94万株,城区荒山逐步披上“绿装”,构建了环绕城市的绿色屏障。

树上山”带来的是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乌鲁木齐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年前的6.91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2.7平方米。

地变绿

开窗即是好风景

乌鲁木齐各区县按照计划推进“地变绿”各项工作。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地变绿”工作,通过新增、改造绿地,新建小游园,提升市民房前屋后庭院绿化建设,打造家门口的绿色景观。

地变绿”项目一大特色就是与各种重点民生工程结合。这两天,在水磨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水磨河两岸200多亩新增景观绿地正加紧施工,不仅铺上了草坪,还栽种了苹果、海棠、黄金树等乔木。

水磨沟区实施了水磨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通过植树增绿等举措打造了长约3公里的水磨河生态景观廊道。

高新区(新市区)启动了安宁渠镇文化小镇周边增绿工程,各族市民与企业职工4100余人在维二路两侧栽种树木3.1万株,将完成230亩绿化任务。

文化小镇项目启动后,道路绿化成为重要内容。2017年至今,小镇周边共增绿320余亩,成为安宁渠镇最大的公共绿化区域。

我市还将“地变绿”项目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在米东区,园林工人正在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米东段)两侧的绿化景观带内紧张施工。

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两侧绿化景观带今年4月初开工,在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米东段)30公里长距离的两侧各建15米宽共千余亩的绿化景观带,分春秋两期工程,整体工程将在11月底完工。

该工程完成后,对于提升道路两侧生态环境,改善居民人居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2017年至今,我市累计完成“地变绿”项目造林、增绿、绿地提升改造45846亩,栽植乔灌木2451万株。

到2018年年底,乌鲁木齐市全市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1.8%,初步实现“开窗见景,出门见绿”。

一城繁华半城绿,“树上山”“地变绿”成为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