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三下乡”20年综述:春风化雨润田间

02.04.2016  23:59

   

  3月31日,2016年乌鲁木齐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达坂城区东沟乡启动,在市科协服务咨询台,村民杨东波(右)正在体验名为“临界点”的科普设施。(记者 蒋晓摄) 

  从1996年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先进文化带到村民身边,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进偏远乡村……持续不断的热潮温暖了农牧民的心。 

  繁荣文化传承文明,宣传科技培智富民。今年是全国“三下乡”活动开展20周年,也是乌鲁木齐市“三下乡”活动开展20年。

  如果说过去的“三下乡”只是为了让群众在生活之余得到更好的帮扶,“形式”多于“实质”;那么,现在更多注重的则是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经常化轨道,站在“十三五”起点,“三下乡”也迎来新的拐点。

  从最初的三个部门“单打独斗”到后来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乌鲁木齐市“三下乡”活动的主办单位已经发展到现在的30多家,赠送各类物品价值累计达600余万元,受益群众涵盖二十余个乡间村落,惠及百万偏远地区的农牧民。

    想农民所想注重基层需要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

  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形成声势,已成为深受农村群众认可的民心工程。

  3月31日,达坂城区东沟乡苇子村四队的村民张小峰围在“三下乡”服务台,咨询了网络平台销售的注意事项,并成功申办了网上售卖百合的业务。“闭门造车只能把路子堵死,‘三下乡’活动真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大实惠。

  张小峰说,“三下乡”活动正当其时。眼下,正值春耕,正是农牧民最需要帮扶的最佳时机,把知识、技术、健康送到家门口,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技术的培训和健康的重要性。“感谢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魄力,这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富裕幸福生活。”张小峰说。

  “三下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重点抓好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责任落实、信息反馈等工作,逐步把“三下乡”活动由临时性、分散性、情感性的援助帮扶,固化成了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的系统运转,为“三下乡”活动的蓬勃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各部门的努力之下,“三下乡”活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蓬勃发展。抓住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薄弱环节,深入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把“三下乡”活动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结合起来,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改进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三下乡”活动如今已形成了工业、信息产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形式,统筹城乡发展、密切党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载体。

   助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20年来,“三下乡”重实际、求实效,每年都提出具体项目,制定落实措施,一年更比一年精准有力。

  从一个地道的农民变为一个懂农业技术,又了解市场的老板,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赵家庄的村民王生福生活变得忙碌起来。过去,王生福家里养了40只羊,收益较为单一,自从“科技下乡”活动以来,他学习了经营农家乐和营销方面的技能。

  2014年全家年收入仅有2万余元,□本报记者张莉贾梦妍郭军鸽2015年开办了一家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农家乐后,当年全家收入达到15万~20万元,一天最高客流能达到200余人。

  “政府带给我们的活动内容丰富新颖,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和见识,还为我们脱贫致富想办法。有了技术,脱贫致富自然是水到渠成。”王生福说。

  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陈恒文说,“三下乡”活动为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的干部职工提供了一次面对面和农村群众交流的机会。

  “通过前期考察,我们选定了农牧民最需要的扶持内容,将增收致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陈恒文说。

  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副处长朱冠华介绍,过去的“三下乡”所提供的资金有限、资源有限,能解决的问题也有限,活动效果远达不到扶贫攻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如今,首府“三下乡”活动参与部门逐年增加,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筹集资金越来越多,解决问题越来越具体,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增强了广大农牧民发家致富本领,提高了农牧民生活质量,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常下常新“输血”变“造血

  如今的“三下乡”更接地气,从政府“配菜”转变为农民“点菜”,变单向活动为双向互动,从“给什么,农民就要什么”变为“农民要什么,就送什么”,“输血”变“造血”。

  朱冠华说,“三下乡”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上,这项“民心工程”也将愈发显示出勃勃生机。

  下一步,我市在开展好常规性下乡服务的同时,着重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农牧民需求和市场需求的交集,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支持和人文服务,并广泛动员社会机构、企业资源下乡助农,搭建农牧区多方位服务平台,吸引社会资源和力量发展农业、助力农村、致富农民。

  从“三下乡”转变为“常下乡”、“常住乡”,让农民群众长期受益,帮助农村培养大批科技、文艺和医疗骨干,形成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三下乡”是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重大决策的具体举措,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三农”的有效形式。做好关键时期“三下乡”工作,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