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乌鲁木齐奋力书写时代答卷·行进】从乌鲁木齐蓝图看城乡巨变

18.12.2018  16:29

  

40 年来,乌鲁木齐城区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彰显现代化大都市的国际范儿。(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江斌伟)乌鲁木齐变大了。40年来,乌鲁木齐编制过1985 年、2000 年、2014 年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2017 年修订版城市总体规划,经过四次调整和发展,建成区面积由38.89 平方公里增长至440平方公里,城市空间拓展十余倍,绘制出一张独具特色的“乌鲁木齐蓝图”。

  乌鲁木齐长高了。40 年来,街边早已不见低矮的房屋,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彰显现代化大都市的国际范儿。

  乌鲁木齐更快了。动车贴地飞行,打造“公交化”出行新模式,构建一小时交通圈,达坂城区也通了火车,立体交通构建城市大格局。

  乌鲁木齐更美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老百姓从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日子愈来愈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这是人们对乌鲁木齐基础设施40年巨变的直观感受。改革开放40 年来,首府基础设施已强筋壮骨,越来越坚实,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越来越强,从首府蓝图中折射出城乡巨变。

  1985年版总体规划

  开拓性提出“集团区”的概念

  时间是一把尺子,它成了人们丈量空间距离最简便的工具。而一座城市,无论它经历了多少岁月变迁,终会浓缩在一方规划图纸内。12 月16 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见到了保存在此的1985 年、2000 年、2014 年三轮城市总体规划图以及2017年修订版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公用及防洪设施不足,春秋两季污水满街流,废土泥巴到处有。”忆往昔,今年81 岁的孙国城眼前如掠过一部改革开放的时代剪影。他是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诚然,在40 年成长的岁月里,乌鲁木齐的基础设施经历了诸多成长的烦恼。上世纪70 年代中期,乌鲁木齐市建成区面积为38.89 平方公里,除了进行一些住房建设外,鲜见城市建设行为,城市面临人口增长过快,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等问题。

  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总师办主任向云深介绍,《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1984-2000 年)》于1978 年着手修改,1985 年10 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城市规划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

  他说,这次总体规划是首府经济建设全面恢复时期编制的城市整体规划,较为全面地规划了城市的居住、生活、产业、绿化、防灾等设施布局,城市用地规划采用了“集团式多中心”的规划方法,特别是开拓性地提出了“集团区”的概念,打破行政界线,将全市划分为10个集团区,对于如今城市组团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彼时,一些地标性建筑出现在这座边城,如可容纳3000人的新疆人民会堂。

  孙国城说,1984年,新疆人民会堂建设项目启动,从设计定稿到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时一年零四个月。新疆人民会堂建成后,不少设施在当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安装了新疆有史以来第一组自动扶梯。时至今日,它们仍是改革开放的象征,保留着这座城昔日的城市记忆。

  2000 年版总体规划

  城市形态呈“T”型

  城市在变大,城市在长高,城市在变美......这是人们对首府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的直观感受。

  乌鲁木齐的城市在长高,并且逐渐走向时尚的“T”型。这一点,在2000 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蓝图上,也得以印证。

  向云深称,1999 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为适应市域内大型能源交通设施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乌鲁木齐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即2000 版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

  向云深介绍,此次规划中的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基本延续了1985 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方案,城市形态呈“T”型,北部从头屯河到东山为钢铁、石油储运、铁路运输、仓库区、机场、石油加工和交通用地,中部和南部是居住、行政、文化、商业等用地。1992 年以来,城市发展用地除了当时新增的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还以市区内空地填充为主,并适当向东西两翼地区拓展。规划版图又一次“长大”。

  2002 年以后,首府工业园区和房地产发展态势迅猛,城市在不断长高,如中天大厦,高达两百米,迄今为止,还是首府最高的一座楼。

  在城市化的大潮中,人流汇聚商机,楼宇经济、商贸服务业成了乌鲁木齐经济起飞的新动力。

  2014 年版总体规划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为“南控、北扩、西延、东进

  从早先的污水满街流,到一条条平坦的柏油马路,首府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一直在考量首府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激励着首府上下夯实,以持续大投入,迎来大发展。

  2000 版规划以来,乌鲁木齐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出现新的动力,增长远远超出预期规模,2014 年11 月18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规划到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519.0平方公里。

  “首府城市建设已步入快车道。”向云深说,此次规划中,中心城区用地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向北拓展,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为“南控、北扩、西延、东进”。乌鲁木齐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总目标,加快了城市新区建设、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全力构建国际化城市空间格局。

  与此同时,随着通乡、进村的乡村公路的出现,乌鲁木齐打造“公交化”出行新模式,让首府周边地区绝大部分农民兄弟,也和城里人一样,出门就踏上水泥路或者柏油路,公交车也开到了乡里甚至村口,所需的时间尺度越来越短,促进了乡村经济、旅游等各个方面蓬勃发展。

  2017 年版总体规划

  迈向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在乌鲁木齐城市化的春雨里,在乌鲁木齐经济蓬勃发展的热潮中,悄然孕育城乡大变局,乡村中争奇斗艳的富民安居房和农民别墅,让人感叹:农村在变美。

  向云深介绍,鉴于之前的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新机遇,2017 年1 月8 日,国务院批准《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2017年修订)》。

  至此,经过四次规划调整和发展,乌鲁木齐建成区面积发展的脚步迈向农村。

  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乌鲁木齐规划部门已将保护和增加城市湿地纳入规划蓝图,在城北打造人工湿地涵养区。同时,偏远农牧区的村民们也从老旧的土坯房搬入宽敞的新房。

  这两天,达坂城区西沟乡雷家沟村马向东一家彻底告别破旧的土房子,住进130平方米的富民安居房。“杏树也种了,火车也通了,这次盖房子政府补贴了5 万元,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好日子。”马向东说。

  马向东喜迁新居是城乡巨变中的一个缩影,也是乌鲁木齐市做好城乡统筹规划的印证。自安居富民工程实施以来,截至目前,仅达坂城区共建设安居富民房7577套。“令人振奋。”孙国城说,前不久,“我爱你中国”主题灯光秀之乌鲁木齐篇亮相中央电视台,透过直播镜头,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西大桥、河滩路等地点华灯初上的绚丽夜景,展现出我市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安全、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及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尤其是高铁片区和会展片区日新月

  异的变化惊艳了网友,不仅微信“朋友圈”瞬间被刷屏,在全国也引起强烈共鸣。

  如果说40 年前的乌鲁木齐基础设施的根基薄弱,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经过40 年的岁月洗礼,首府基础设施已强筋壮骨,越来越坚实,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越来越强,正朝向“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