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一位“小”保安变身“大”导演

11.12.2014  19:12

 

莫树彬正在拍摄电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天山网讯(新疆法制报记者钱芮报道)一件笔挺的黑色大衣,向脑后梳着的稀疏头发,很具“文艺范儿”。你能想到的是,这或许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导演,你想不到的是,他的工作居然是保安。从保安变身导演,莫树彬真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保安成了“”导演

    “我的工作或许很平凡,但我的爱好让我非常自豪!”提起自己拍电影的爱好,莫树彬一脸骄傲。

    55岁的莫树彬是乌鲁木齐市明园附近某酒店的一名普通保安,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酒店的监控器,而近年来,莫树彬盯得更多的要数摄影机。

    2011年,莫树彬业余拍摄的影视短剧《母亲的爱》在新疆电视台6套播出并受到广泛好评,随后,其作品《借车》、《不怕老婆协会》、《空巢》都陆续在新疆电视台播出。2013年新疆第一届微电影大赛上,莫树彬报送了8部作品,报送数量达参赛者中最多,最终他荣获“优秀创作者”奖。2014年,莫树彬导演的微电影《罪证》入围吉林长春电影节获奖名单,并收到领奖邀请。

    从“”到“”的电影梦

    “我从小就有‘电影梦’。”莫树彬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工作后,他经常会写点小稿子投给报社。后来,莫树彬开始致力于编写剧本,自己想场景、编故事,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故事能变成电影出现在荧幕上。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09年,莫树彬撰写完成了40集电视剧《遗嘱》的剧本。“我联系了很多电影厂、影视公司,希望他们能拍摄,可对方看完本子就退给了我,我当时真的很受打击。”莫树彬说。

    偶然间,莫树彬得知新疆电视台有一档自拍栏目剧,可接受群众编剧投稿,他便按照栏目剧的风格摸索着写剧本。2010年,他的剧本《午夜黑影》诞生。“后来听说还可以自己拍好片子卖给这个栏目组,我觉得自己可以做。”于是,莫树彬便开始购买设备、自编自导、自己找演员拍起了电影。

    “”电影的“”付出

    拍的电影虽“”,却遇到不少“”麻烦。首先便是经济问题,当时已离异的莫树彬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经济很紧张。年迈的母亲看儿子为买拍摄器材着急,便多次拿出积蓄支持他。

    添置好拍摄器材后,找演员又成了难题。“找专业点的演员要花钱,一点不会表演的也不行。”莫树彬开始游说同事,其所在酒店的厨师、服务员、保安都帮忙参与拍摄。“对我们圈子里能出这么一个文艺圈的人,大家都很惊讶,也都很想帮帮他。”同事许开银说。

    “除了同事,我父母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莫树彬告诉记者,他经常在父母家取景,一折腾就到深夜,由于现场收音,老两口不能讲话。“八九十岁的老两口忍着不说话,实在难受了,两人就下棋,但从来没有埋怨过。

    此外,业余演员演技有限, “莫导”又精益求精,常常一个镜头要重复多遍。有一次,一个一句话的镜头拍了20多遍,演员终于没了耐心,“凑合过就行了么,大家不要一分钱,不要这么折腾大家。”老莫虽然谦和地道歉,但该怎么拍还怎么拍,直到满意为止。

    截至目前,莫树彬为拍电影已经投入十余万元。

    “”梦想铸就“”希望

    莫树彬坦言,他的拍电影之路虽充满坎坷和非议,但也获得了不少正能量。记得有一次,他到一个美容院取景,老板答应给半天时间。可当天的镜头拍了一天,老板却一直没有驱赶和催促。临走前老板还说,真佩服他追求梦想的勇气。

    “这两年,我的视频短剧和微电影慢慢为大家所知,成绩和回报虽小,却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动力。这条路再艰难我也不会放弃!”莫树彬说。

    12月10日,记者再次联系莫树彬时,他已坐上飞往长春领奖的飞机,电话中他的声音充满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