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友家庭:我为祖国守边防

23.12.2016  13:35
魏德友一家(资料片)。

  在中哈边境新疆裕民县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半个世纪以来,像是行走的“夫妻岗哨”,默默无闻地把自己“”在国境线上。他们诠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真谛——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魏德友、刘景好夫妇一家。

   忠于使命相濡以沫

  中哈边境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杂草丛生,气温最高时达40多摄氏度。因为土地盐碱化严重,虽叫草原,但多为戈壁荒滩。

  1964年年初,魏德友响应中央号召,从北京来到新疆成为兵团人。1967年,魏德友回山东老家结了婚,把妻子刘景好带回来,先后养育了4个孩子,踏踏实实地在草原上安了家。

  50多年了,作为一名兵团人,魏德友在边境线上执行戍边任务丝毫不敢大意。他一边放牧,一边沿边境线巡逻,每天步行10个小时、10公里以上。

  今年,76岁的魏德友和75岁的刘景好夫妇俩坚守边境“无人区”52年的经历被报道后得到众人点赞,魏德友说:“没有老伴,俺守不到今天。”他们只回过一次老家,父母去世,魏德友夫妇寄回尽孝钱,面朝东方祭拜:“这里离不开人,请爹娘在天之灵原谅。

  有一种相守叫无怨无悔,有一种爱叫和你一起守边防。

  冬天的萨尔布拉克,“小风天天有,大风埋人骨。”风雪天很容易迷失方向,有很多次魏德友观察边情迷了路都是妻子顶风

  冒雪“”回来的。

   巡边脚步一刻不停

  随着兵团的撤销与恢复,161团原兵二连的百余户职工陆续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撤离,编入到团场其他连队,草原上只剩下魏德友一家人。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前沿缺少天然屏障,特别是春秋两季牧民转场过来后,草原上33处放牧点的牲畜达上万头(只)。为防止人畜越境,魏德友一刻都不敢放松。可在这里放牧,远没有常人想象的舒适和惬意。

  夏天蚊虫多,魏德友每次都要穿着长袖衣服出门,一天下来衣服反复被汗湿再晒干好几回。最危险的是冬天遇到暴风雪,暴风雪来临,草原上天昏地暗,完全分不清方向,必须坚持往前走,才有一线生机。

  “天气不好,你就早点回来,或者干脆歇一天呗。”好多次,刘景好看着放牧归来的丈夫,心疼得直掉眼泪。可魏德友非常执拗:“组织让我守在这里,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做到问心无愧!”1983年6月,161团党委批准魏德友加入中国共产党。

  多年来,魏德友累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头(只)。

   家国情怀子女楷模

  日常生活中,魏德友夫妇吃苦耐劳,过着简朴的生活。每当有人问他们有什么困难时,得到的答案总是“没有”。30多年来,魏德友没落下一分钱党费,有时托人代交,有时亲自到30公里外的团组织科交纳,再苦再难也没有向组织申请过一次照顾。

  魏德友夫妇仍然住着1992年修建的土房子,用着结婚时添置的红色木制箱子、衣柜和桌子,一双摞满补丁的长筒水靴穿了30多年都舍不得扔掉。

  现在老两口每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仍养着很多羊、鸡、鸭、鹅,种了一大片菜地,肉、蛋、菜多得吃不完。刘景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时常会发高烧、浑身疼痛,需要定期到团场医院治疗,为了不给团里添麻烦,魏德友夫妇每次都是悄悄地来回。他们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兵团人传统。

  在一子三女的记忆里,从上学到毕业孩子们都是大的带小的、自己照顾自己完成学业,父母几乎没有到学校看过他们。每次放假,他们手牵着手,徒步往十几公里外的家走,不论刮风下雪也没见父亲接过。年幼时孩子责怪父母不心疼他们,长大后渐渐懂得了父母孤守在萨尔布拉克放羊,不仅是为了守住生活来源,更是不忘初心、守着他们最热爱的土地。

  儿女们长大了,为父母在团部买了楼房,可魏德友夫妇始终不愿离开,“边境不能没人守,我们得留下来。”为了能照顾到父母,两个女儿又回到父母身边,接过父母戍边的责任,理解了父母的选择,更为他们能够将戍边事业坚守一生感到由衷自豪。孩子们默默地支持、关爱他们,让他们去实现“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铮铮誓言。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