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深圳情 三名援疆医务工作者谱写生命之歌
王远菊,深圳“孔雀计划”引进的高端妇科人才,来到帕米尔高原,来到了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与袁强、阳登位一道,组成深圳援疆支医队。三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过雪山、攀悬崖,冒着生命危险下乡巡诊,谱写了一曲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青春之歌。
塔县是深圳对口援助的喀什地区“一市一县”之一,深圳援建的塔县人民医院配置的大型医疗器械都是国际一线品牌,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深圳医院”。
硬件水平可在短时间极大地提升,但软件的提升更耗心血。医务人员感慨,当地孕妇不愿规范产检、高危孕妇难及时发现;在很多边远乡村,村医到家接生就算是住院分娩了……医疗卫生观念的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医术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
“医术交流比设备援助还重要。”不管是当地的医生还是患者,都对深圳派出高水平的医疗骨干支援塔县寄予厚望。
王远菊,宝安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袁强,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阳登位,盐田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今年3月,三人经过层层选拔,成为第二批进入塔县开展一年期援疆支医的深圳医生。
无论是手术室器械操作,还是妇科保健、内科常见病诊治,三位医生的每一场专题讲座都人头攒动。
……
当地牧民赠给深圳医生的锦旗,承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0月10日,一对塔吉克族夫妻抱着2岁女儿来看病,孩子无法正常排尿,外科医生怀疑是会阴先天发育障碍,建议到喀什市求医。王远菊细心检查后,认为是外阴卫生不良、感染后导致的阴唇粘连。她给小患者做了消毒等简单处理后,问题迎刃而解。这对夫妻本来准备砸锅卖铁为孩子治病,没想到没花一分钱给看好了。
并非所有病例都不费吹灰之力,更多的是与死神搏斗。
端年节休假期间,塔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柯尔克孜族孕妇,胎死宫内,胎盘早剥,大出血,最可怕的还是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支医队三名成员紧急从驻地赶回手术室,顶着高原反应,顺利取出了死胎。病人术后一直没有尿,伤口不停渗血,情况非常危险。三人守在一旁多次急救,直到清晨血源到达,患者慢慢苏醒。18个小时的生死救援,创造了塔县手术史上的奇迹。
夜间急诊手术多,有一天夜里4点,王远菊被手机铃声惊醒,一位妊高征的维吾尔族孕妇,胎儿宫内缺氧,手术风险很大。袁强严密监测血压及其他生命指标,准确指示用药,手术得以及时进行。阳登位娴熟的器械配合,王远菊顺利完成手术,母子平安。患者家属感动万分,连说“深圳医生亚克西”!
“几十公里的无人区,一路穿雪山、走峭壁、过隘口、翻达坂、越冰河……有一段路面,刚好能过两个车轮,两侧全是厚厚的积雪,一旁是悬崖峭壁。”
这段话,摘自王远菊的日记。5月31日-6月1日,她和袁强随队到热斯卡木村巡诊。
塔县,地广人稀,高原病多发,而一个乡镇动辄上千平方公里,基层医生紧缺,县里医生到村里巡诊,每到一处,村民都排长队求医问药。
“虽然很后怕,但下乡巡诊义无反顾。”王远菊、袁强告诉记者,车在悬崖边行驶,山顶掉碎石砸得车顶砰砰响,塌方、雪崩随时会发生,很多人下乡前先写好遗书。
下乡巡诊除了载上B超机、心电图机外,还得备上发电机。常常还没望见村口,路就断了,只能下车扛着机器赶路,有时还得趟刺骨的河水。进村后,给村民检查身体,发放免费药品,讲解保健常识,叮嘱到县里看病,忙得团团转。第二天一早,又得赶往下一个村落。
“大夫,请把这点肉苁蓉带上!”每离开一个村落,村民们都会把最好的土特产赠给医生们,这份真诚、信赖、期盼激励支医队员们日复一日,坚守在苍凉的帕米尔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