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男子凭“巧嘴”两年骗了13人36万元

23.06.2015  10:46

(图/王昕)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徐阳 通讯员尹新星报道)阮某没有工作,却拥有一张特能说的嘴。他喜欢广交朋友,更喜欢在新朋友面前把自己吹嘘成啥事都能办成的热心“牛人”。

    两年间,凭借一张“巧嘴”和租来的“富有”,阮某先后从13个“朋友”兜里骗走了36万元,随后过上了东躲西藏的富裕生活。

    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前不久,阮某的好日子结束了——部分受害人找到了他,将他扭送到了派出所。

    6月22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天山区分局西河街派出所责任区刑警队办案民警张憬亮向记者介绍了案情。

     受害人把骗子扭送至派出所

    5月25日16时许,5名愤怒的男子带着阮某报案称:在2014年3月至11月期间,他们都被阮某骗了钱。

    能办驾照,能买到便宜的二手车,能倒售特殊手机号码赚钱……阮某的花言巧语,骗得受害人们心甘情愿地掏了腰包。

    在这5名受害人中,庄先生的损失最严重,阮某以“在银行认识熟人,能办出高额信用卡贷款”为由,从庄先生手里骗走了10万多元现金。

    受害人隋先生是通过微信认识了阮某,阮某在微信上自称“李东奇”。

    隋先生曾给阮某借过一部手机,该手机的号码中有5个“9”,也正是因为这个手机号码,让他从阮某口中得知了一条赚钱的途径。

    阮某告诉隋先生,花1万元现金,就能低价办上有“7777”、“8888”和“9999”的特殊手机号码,再倒手一卖,就能赚上一笔不菲的差价……隋先生一听,动心了,随后他将1万元积蓄交给了阮某。

    可3个月过去了,隋先生始终没能获得特殊号码,他赶紧要回了自己的手机。可之后他接到的电话,不是要钱的就是谩骂的,因为电话那头的人都以为他是骗子“李东奇”。

    在那之后,一个声讨、寻找骗子“李东奇”的微信群“诞生”了。

     糊涂女子被骗一次又一次

    5月25日,部分受害人找到了阮某,随后,阮某已被送交警方处理的好消息,在该微信群里广泛传播。

    6月4日,指控阮某的受害人又多了一位。这位女受害人姓张,2013年夏天至2014年3月,她被阮某分多次骗走了17000多元的财物。

    2013年8月,在一次饭局上,张女士认识了自称是一家知名企业老总儿子的阮某。当时阮某穿着体面,开着一辆100多万元的越野车,这给张女士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初次见面后没多久,张女士接到了阮某的“求救”电话:“我的10万元被人抢了,你先给我借500元吧!

    接过张女士的500元“救急金”,阮某说:“你的手机有点卡,我帮你找人刷一下机……”见阮某那么热心,张女士当即把那部价值2800元、才用了3个月的手机交给了对方。

    2013年11月,阮某让张女士去了一家酒店“拿手机”。可这次不但没拿上手机,在得知阮某有5个特殊手机号码可以给自己倒卖赚钱后,张女士又把身份证原件和5000元现金交给了阮某。结果是,她再次上当。

    2014年1月,再次见到阮某的张女士已打消了赚钱的念头,她只想让对方把身份证原件和5000元还给自己。

    “你的名下有我的特殊号码呢,我还不能给你还身份证……”搪塞完张女士,阮某说:“我妈妈想乘飞机来乌市,能不能先给我借5000元机票钱?过两天我就还给你。”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张女士又一次上当。

    2014年3月份,张女士和阮某再次相逢。见到被自己一骗再骗的张女士时,阮某并未躲藏,竟然主动和对方寒暄起来。

    得知张女士正要去购物,阮某乐了。“他强行拿走了我包里的1000元购物卡和3000元现金,临走时还说过两天就还给我。”张女士对办案民警说,在得知阮某被送交警方处理的消息后,她特别开心。

      为成功行骗租用名车

    据悉,嫌疑人阮某今年21岁,曾在手机市场里打过工,目前无业。

    为了不劳而获就能过上富裕生活,自2013年起,阮某通过微信、陌陌等聊天软件狂加好友,之后会在热情的聊天过程中,套出对方的需求,继而以认识熟人为由,骗取对方的信任,随后骗取钱财。

    为了扮演有能力的人,阮某从汽车租赁公司租用过“奔驰”、“宝马”等品牌的名贵汽车。

    阮某交代,他会根据被骗对象的经济实力来“定价”。谎称能帮人办理免考的驾照时,他会骗取8000-10000元不等;谎称能倒售特殊手机号码时,他会骗取5000-10000元不等。

    因涉嫌诈骗,阮某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该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